近年,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然而,相对日趋多元的社会思潮、急速发展的社会、复杂的人口结构和资讯信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和过重的学业压力等,导致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堪忧,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我伤害事件不断攀升。同时,也暴露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职能不突出、行政管理力度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专业教师编制不足、课程落实不够到位、家庭教育指导力度不足、社会救助力量单薄等。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救助工作体系刻不容缓。故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如下几项工作:

  
建    议:
  一、进一步提升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行政管理职能,完善片区、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
  多年来,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最高机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分别挂靠于市教育局下面两个事业单位,寄人篱下,因不是管理部门,对下管理无权,指导底气不足,工作难度大。建议升格原指导中心为市教育局的专职行政管理部门,使其职能提升到管理、监督、评价和指导。同时,新职能部门带领镇街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加强对镇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和评估,指导镇街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与预案、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及教师队伍培训等。
  二、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东莞市“2013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备一名专业专职心理教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学每1000名学生、小学每12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专职心理教师的目标。截至2019年7月,我市有公民办中小学589所,学生119.4万(市教育局网站数据),而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却只有332人(校均仅0.56人)。其次,部分学校未按相关要求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部分专业心理教师还被安排任教非专业科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同虚设。因此,建议教育局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和评估力度,要求各校务必配足专业的心理教师,专职专用,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否则给以通报、批评,并对该校评优、评先等给以一票否决。
  三、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前置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由于部分家庭教育的不科学或缺失,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因此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科学育儿。除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各镇街可整合妇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工中心、尤其各镇街成校等资源,引导家长营造温暖、爱与接纳的家庭氛围。上医治未病,未病宜先防,因此,可将家庭教育培训拓展到婚后、产前,让准父母为创建和谐家庭、实施优生优育和孩子未来的身心成长再往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医疗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医生队伍建设
  据了解,我市仅第三、第七、第八、东华及康华等少数医院设有心理科。资源有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常出现挂号难、挂不到号的现象,如近期L镇一龚姓中学生出现有自杀倾向的严重心理问题,到第八人民医院和东华医院就诊,挂号时却先后发现只能挂到一个星期之后的号,在漫长的候诊时间里,患者随时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故建议增加医院心理医生的配置,以满足社会需求。
  五、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公益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更良好的成长氛围。同时,建议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公益性的社会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由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救助、辅导与咨询。
  

提案者: 寮步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