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Autism)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疾病,是由大脑、神经系统等病变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近年来,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主要依靠特殊教育、康复训练等手段,特别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主流、有循证依据的疗育方法—应用行为分析(以下简称“ABA”)进行干预,从而获得技能,提升功能,逐渐融入社会。
随着孤独症儿童数量的增长,民办孤独症康复机构随之增多,2019年,我市登记注册的民非企性质孤独症康复机构共27家,有教师、管理等从业人员400多人。孤独症康复人才需求旺盛,该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受到了政府、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民办孤独症康复教师整体状况存在无法适应孤独症康复训练所需要的灵活、多元、系统的需求的问题,表现为:
一是学历低。大专及中专学历教师是民办康复教育的主力军,本科学历人数较少。教师学历不高,知识面不广,学习能力不强,康复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二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民办康复机构学前教育、学科师范类等普通教育专业人数占总数一半,其它与教育、康复毫无关系的专业占约3成。若等非专业人员适应并熟练运用专业方法,可能错过最佳康复期,不利于孤独症儿童康复。三是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覆盖面有限、培训内容受限、机构内部培训质量不高等因素限制了民办机构康复教师专业、系统学习的效果。四是教学组织及科研能力薄弱。孤独症的康复和干预,国内近十来年广泛引起注意并推动,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本依靠学习和引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理论和技术。解决以上民办孤独症康复教师的专业问题,是社会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和部门不能回避的责任。
目前,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心理、康复等课程,缺少孤独症康复核心课程。研究证明,采用ABA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社会能力。但ABA人才在全世界极其紧缺,我国尤其如此。截至2020年1月,中国大陆ABA人才数量,在国际行为分析师认证委员会(BACB)网站公布的仅147人,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国外尤其是美国很多高校都设置有ABA专业,而国内高校设置该专业屈指可数。目前,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有与心理学、教育相关的专业,但没有ABA专业。
建 议: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是教育中的短板,孤独症教育是特殊教育中的短板,要解决短板问题,人才培养必须先行。因此,引进和推动ABA专业,培育和提高人才技能、素质,需要顶层设计、地方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实现。其中,加强高校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化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
1、教育部门开展专业设置研判和筹备工作。建议教育部门和高校联合选派优秀教师及科研人员赴国内外了解学习ABA人才培养体系、国际职业资质培训和认证体系等,引进国内专业ABA人才,选拔学科专业申报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为开设ABA专业创造人才培养、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稳固平台。
2、将ABA课程纳入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特殊教育、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学等学科体系中,纳入ABA课程。在有条件的高校,先行先做,模范试点。
3、向已开办ABA专业的地区“取经”。2020年初,经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社区康复专业ABA方向,成为国内第一所开设ABA专业(方向)的高校,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操作能力的ABA一线工作人才,为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和康复机构输送实操性ABA专业人才。据悉,为申报国内第一个ABA专业,该校整合了国内外力量,具备了很好的ABA教学、研究、实训和社会服务条件。因此,建议政府及教育部门与该校互通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
东莞理工学院
市教育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黎炯森委员第6808号提案《关于支持本土高校开设应用行为分析(ABA)专业培养孤独症康复教育人才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结合我校职能,对该提案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东莞理工学院近年来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着力构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加快产教融合、“三全十育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有显示度的改革建设成果。依托东莞市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集群优势,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需求导向、推进开放合作、深化内部改革、集聚优质资源,与企业协同育人,形成把握需求—集聚资源—持续创新—有效服务的新工科实践路径。
重点建设新型学科专业集群,着力提升支撑、服务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学校主动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瞄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形成工科学科集成度高、人文社科协同改革发展、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与主导产业吻合度高的学科建设体系。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机器人、网络安全、智能控制等新兴专业,改造传统工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服务支撑产业能力。紧密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打造龙头学科集群、培育新兴学科集群和发展特色学科集群等方式,构建由智能制造学科专业集群、绿色低碳学科专业集群和创新服务学科集群为核心的三大特色学科集群,充分发挥学校对区域产业支撑、服务和引领的作用。
另外,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要求申报本科新专业,基本条件如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
3.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6.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故根据教育部新设本科专业要求及基于学校战略发展考虑,我校暂时未具备开设应用行为分析(ABA)专业的条件。
以上答复,供参考。再次衷心感谢黎炯森广委员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市残联
市政协20200155号提案《关于支持本土高校开设应用行为分析(ABA)专业培养孤独症康复教育人才的建议》已收悉。现将我会意见反馈如下:
一、目前,我市康复人才短缺、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在数量和专业性两方面均难以满足儿童康复的需要,亟需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在本土高校开设应用行为分析(ABA)专业以培养孤独症康复教育人才,的确是解决上述短板的一条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我会支持在本土高校开设应用行为分析(ABA)专业培养孤独症康复教育人才的建议。
二、若我市高校现阶段确实无法进行相关专业设置,我们建议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特殊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将应用行为分析(ABA)列为课程之一,为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人才培养、输送和支持;同时,增设特殊教育培训课程、继续教育课程等,助力我市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及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待条件成熟后,再在本土高校开设应用行为分析(ABA)专业,系统培养孤独症康复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