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着力培养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一代,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2018年7月,我市在莞城、寮步等8所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学生、家长的性别平等观念明显转变,培养了一批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骨干教师,设计出一批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优秀课例,培育了首批性别平等教育示范镇街和学校,在顶层设计、部门联动、工作督导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经验,为推进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11月,根据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粤妇儿工委字〔2018〕8号)要求,市妇儿工委、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市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但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校和领导对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工作流于表面,敷衍塞责。二是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教师缺乏社会性别意识,性别刻板化印象还比较严重。三是技术支持不足。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专家、教材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四是资金缺口较大。2020年市财政用于这项工作的经费为15万元,教材、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宣传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

  
建    议:
  1.全市统一规划,有序推进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根据全市中小学校布局情况,按照先公办后民办、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由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有计划分类推进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各镇街根据市的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学校情况,制定本镇街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计划,逐步实现中小学、中职学校全覆盖。市直属学校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分批推进该项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确保教育内容和形式符合性别平等理念和原则。要把性别平等教育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列入校长入职岗前培训课程,要市镇校三级联动,利用市内外优质师资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线上线下并驾齐驱,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性别平等理念,熟练掌握性别平等教育方法与技巧的教师队伍。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顺利进行。市镇两级财政要加大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投入,把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为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购买教材、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舆论宣传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按每年每镇新增两所试点学校,全市约4000名教师参与来测算,市财政每年约投入45万元,其中教材费12万元、培训费18万元、教研经费10万元、宣传费5万元。

  4.动员社会参与,营造男女平等社会支持氛围。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把性别平等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体系。要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纳入家庭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各类家庭教育讲座,不断提高家长的社会性别意识。联合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推进性别平等教育服务进社区,引导全社会树立和增强性别平等意识。

  5.明确职责分工,压实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责任。妇儿工委负责统筹协调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指导各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财政部门要为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宣传、广电、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性别平等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案者: 市妇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