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市依托较为完善的社区基层管理严防严控,排查重点人群、及时隔离观察和配套做好社区服务,让防疫工作得以有序高效运转,作为有着800万流动人口的城市,将疫情影响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这次防疫工作来看,社区基层的管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市社区管理在体现有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一是企业未纳入网格化管理,对企业除了生产之外流入社区的人群生活居住管理仍存在真空地带;二是小区自治管理仍不够自觉有效;三是社区基层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建立。


建    议: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建议:

  一是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推广将“支部建在小区上”等经验,健全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村(居)务监督机构为基础、群团组织、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等为纽带和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二是建立社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健全社区基层协商事项清单制度,将物业管理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救助救济、征地拆迁安置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纳入协商目录,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取得公共利益及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协商成果的实施情况应接受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接受群众查询,确保协商结果落地生根,防止协商流于形式。

  三是创新社区基层自治模式。构建“基层党组织+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业主志愿者服务队+居民”共治共享社区基层自治模式,广泛动员公众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治和服务活动,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志愿者服务、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动,提高城乡社区居民事务参与度,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观念和意识。

  四是加强社会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善并落实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政策,引导群团组织、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构建社区基层信息网络体系。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制度、机制和方法创新,逐步构建线上治理与线下治理交互融合的社区基层治理技术支撑体系,并形成完善的社区基层信息网络体系,随时掌握社区基层人员的健康、就业、流动等情况,为推动社区治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打通社区治理数据壁垒提供强有力支撑。

  六是建立企业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我市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日益成熟,成效也比较显著。但东莞的特点是制造业大市,工厂、企业众多,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在厂里属于企业管,在厂外分散到各个社区、小区,目前这类数量庞大的人群流入社区、小区后的管理属于“真空地带”,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更是凸现出了这块管理的真空,应加快实施企业网格化管理,将企业编入社区网格,并将流入社区人员纳入社区信息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基层治理。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