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国内实行市直管镇体制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体量和城市规模快速增长,东莞发展逐渐进入以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市直管镇体制,使市级统筹更有力更科学,让镇级自主发展更优质更高效。去年7月份东莞出台了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正式在松山湖及周边9镇、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5镇进行试点,通过市一级依法赋权,聚焦统筹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五大统筹”。松山湖1+9功能区改革经过近半年的运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缺乏具体的项目抓手,功能区各项政策较难落实得到实施,功能区统筹发展大部分时候还处于“空转”状态,为进一步强化功能区统筹发展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建    议:
  一、松山湖要真正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是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松山湖这个火车头能不能带好,功能区的统筹将打破过往各自为政的局面,松山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都位于东莞前列,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外界影响力,对接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招引一批高层次的项目,为功能区真正实现统筹发展带来条件和基础。

  二、加快完成功能区整体规划,打造功能区中心城区。功能区要实现真正的“统”,要在一盘棋上整体规划。目前功能区1+9,只是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在行动上限制于以往的惯性,土地经济仍难以破解,如果让土地升值使功能区统筹让区内各个镇都能分享到统筹的红利,就要加快完成功能区的整体规划,让松山湖这个领头羊给这份整体规划“增值”。而规划的目的是项目落地,要加快招引能贯穿1+9的整体开发项目进驻,打造功能区“中心城区”,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开发规模,集聚产业、科技、人居等要素,形成功能区新城。

  三、找准切入口,加快功能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四大自信的基础,文化认可也是功能区统筹的终极目标。以岭南古村落为扭转,贯穿1+9功能区的文化城脉的整体开发利用,加强文化认同,共同开发文旅旅游,通过开发高端文旅,进一步提升功能区的城市内涵和品质,在功能区内达成文化共识,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融合和改革。

  四、统筹发展机制要加快理顺。通过放权,强化功能区统筹力度,但办事的惯性以及权限下放的短期不适,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效率倒退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快理顺统筹机制,加快总结和理顺统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提升办事效率,真正实现统筹后政务服务的提升。

  五、推动考核机制进一步改革。统筹后的功能区整体是一盘棋,为优化资源配置,可能会出现科研、产业的园区和镇区或镇区和镇区之间的流动优化,会产生税收归属问题,同时会产生考核数据归谁的问题,要加快理顺功能区考核机制,利益分割机制,税收截留再利用机制,进一步探索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激励功能区内发展动力,让功能区真正实现统筹发展,并撬动整个东莞城市升级,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加快实现。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松山湖管委会
民进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功能区统筹发展能力的建议》(第20200151号提案)已收悉。衷心感谢贵会对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提案答复如下。
去年4月以来,松山湖始终把推进功能区统筹试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不急于求成,通过一年的磨合和完善,把整个改革的制度和做法确立下来”的工作要求,结合园区统筹所取得的经验,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初步实现了统筹有力、运作高效的预期目标。
一是优化调整功能区管理机构。根据统筹发展需要,建立了党政办公室、组织群团局、产业发展局、科技教育局、自然资源局、城市建设局、宣传与社会工作局、科学城管理局等8个副处级机构。
二是构建功能区运作体系。建立松山湖功能区“山湖功能统筹发展联席会议,作为功能区统筹发展的最高决策机制。召开了第一次功能区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一批涉及功能区统筹发展的重大事宜。建立了联合招商、重大项目、拓空间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松山湖功能区统筹招商引资操作规程(试行)》《松山湖功能区项目报建管理及业务流转实施细则》《东莞松山湖功能区预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三是统筹编制功能区规划。制定《东莞市松山湖功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2020-2035年)》《松山湖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制度》和各镇(园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工作方案,按照“总-分-总”工作模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一园九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招标。
四是高效承接市级审批事权。按照“成熟一项、承接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全面承接“五大统筹”领域168项市级事权下放,目前除涉及人民防空3个事权因省级机构调整原因未承接外,其余事权均已承接,2019年累计受理功能区审批业务8万多宗,审批时效总体提升12%。松山湖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功能区重点企业“业务一窗通”服务,率先试行功能区内企业注册、变更一窗通办、跨镇通办。
五是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推动了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达33.2亿元,增补了27个市重大建设项目和预备项目。1至5月129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6.3%。
六是积极推进联合招商发展。成立了以松山湖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招商引智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功能区联动招商、抱团招商、统一品牌招商。促成了禾望生产基地、中微普业、联创宏声等项目落户周边镇。积极推动功能区企业上市工作,谋划建立功能区上市工作专班,建设上市企业总部基地。
七是大力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功能区组建新松山湖公交公司,完成了功能区范围内的112条线路1212台公交运力整合。逐步推动教育服务一体化,“松山湖功能区教育统筹改革”项目获评2019年市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以松山湖南部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突破口带动功能区环境整体提升,联合大朗镇成立百日攻坚战指挥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序推进51个接壤村(社区)“美丽乡村”升级改造工程,已拨付1.8亿元专项资金,打造出石排镇塘尾村、茶山镇粟边村、大岭山镇元岭村等样板工程。
下来,我们在充分吸收贵会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举措,积极寻求具体项目抓手作为“切入点”与“突破口”,加大统筹发展“负载”,努力在推动功能区更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松山湖经验”。
一是努力当好“头雁”,深入释放松山湖引领效应。松山湖努力当好“一园九镇”火车头,深化产业规划研究,确定功能区的战略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分工,切实打破“各自为政”局面。加大联合招商力度,建立功能区招商项目库,畅通招商信息共享渠道,拟于今年九月召开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园九镇” 产业新生态招商大会。完善招商项目分配与流转机制,优化园镇合作招商项目利益分配机制。加强松山湖功能区重大项目(含预备重大项目)的统筹管理和考核,做好用地服务和保障。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大力度统筹空间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要素,高质量编制功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抓好“一园九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以松山湖科学城、东部工业园、生态园为“原点”,谋划打造周边镇统筹发展的“引爆点”。积极探索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在已出台《东莞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统筹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办法》和《东莞市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围绕共建科技园区、共建公共服务项目、一般项目跨区流转等方面,按照功能区与镇在合作项目的资源及资金投入比例,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尽快在功能区内形成资源互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以寮步镇项目为切入点,启动构建土地统筹建设资金池试点工作,通过规划赋能,提升区域发展潜力,实现功能区与镇“增值共享”,促进形成良性区域开发闭环,带动资金池滚动,激发功能区区域发展活力。同时,着力提升功能区整体城市品质,加强路网对接,打通一批断头路,缓解交通压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大跨镇河涌的协调治理力度,从上游改善水质,提升功能区生态环境;继续推进环松山湖“美丽乡村”整治改造;加快推进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让群众共享功能区统筹发展红利。
三是加强文化统筹,推动功能区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是实现文化高效传播的必然要求,功能区努力在机制上和项目上寻求切入点,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反哺”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上,建立“一园九镇”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整合功能区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功能区高品质公共文体旅游设施建议书,提供公共文体旅游设施建设的专业指导意见。项目上,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功能区文旅活动品牌,统筹谋划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公共文体旅游设施,实现功能区文化事业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满足功能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重点加快推进生态园未来城项目的规划论证,整合好茶山、石排、企石等镇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支持推动大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四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全面承接“五大统筹”领域168项市级事权下放的基础上,以松山湖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拟选取“新建商品房、二手商品房交易、抵押登记”等三项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高频审批服务事项作为功能区政务服务通办试点事项,争取市级有关部门支持,按照功能区“互通互办互认”标准,统筹“一园九镇”政务服务部门和不动产登记部门力量,协同推进试点事项在功能区通办,打造政务一体化改革示范和样板,为探索提升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明确方向,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化、快捷化、高效化。

五是推动考核改革,进一步激发功能区内生动力。积极推进功能区考核机制改革,强化功能区党工委对九镇在干部管理工作方面的统筹和领导,引导动员干部围绕做实做强功能区核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履职尽责,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由市优化市直管镇体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强功能区干部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谋划了“强化功能区党工委对范围内镇的领导、强化功能区党工委对范围内镇的干部管理职责、优化功能区范围内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评价方式”等三方面的统筹,实现提高党工委考核权重、增加考核加扣分专项、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并于7月召开的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将实施“五大统筹”的情况作为松山湖管委会和水乡管委会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研究在镇街年度工作考评中安排部分分值,由功能区管委会结合实际对各镇进行考评打分。



办理单位: 松山湖管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