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国内实行市直管镇体制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体量和城市规模快速增长,东莞发展逐渐进入以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市直管镇体制,使市级统筹更有力更科学,让镇级自主发展更优质更高效。去年7月份东莞出台了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正式在松山湖及周边9镇、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5镇进行试点,通过市一级依法赋权,聚焦统筹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五大统筹”。松山湖1+9功能区改革经过近半年的运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缺乏具体的项目抓手,功能区各项政策较难落实得到实施,功能区统筹发展大部分时候还处于“空转”状态,为进一步强化功能区统筹发展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松山湖要真正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是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松山湖这个火车头能不能带好,功能区的统筹将打破过往各自为政的局面,松山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都位于东莞前列,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外界影响力,对接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招引一批高层次的项目,为功能区真正实现统筹发展带来条件和基础。
二、加快完成功能区整体规划,打造功能区中心城区。功能区要实现真正的“统”,要在一盘棋上整体规划。目前功能区1+9,只是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在行动上限制于以往的惯性,土地经济仍难以破解,如果让土地升值使功能区统筹让区内各个镇都能分享到统筹的红利,就要加快完成功能区的整体规划,让松山湖这个领头羊给这份整体规划“增值”。而规划的目的是项目落地,要加快招引能贯穿1+9的整体开发项目进驻,打造功能区“中心城区”,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开发规模,集聚产业、科技、人居等要素,形成功能区新城。
三、找准切入口,加快功能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四大自信的基础,文化认可也是功能区统筹的终极目标。以岭南古村落为扭转,贯穿1+9功能区的文化城脉的整体开发利用,加强文化认同,共同开发文旅旅游,通过开发高端文旅,进一步提升功能区的城市内涵和品质,在功能区内达成文化共识,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融合和改革。
四、统筹发展机制要加快理顺。通过放权,强化功能区统筹力度,但办事的惯性以及权限下放的短期不适,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效率倒退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快理顺统筹机制,加快总结和理顺统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提升办事效率,真正实现统筹后政务服务的提升。
五、推动考核机制进一步改革。统筹后的功能区整体是一盘棋,为优化资源配置,可能会出现科研、产业的园区和镇区或镇区和镇区之间的流动优化,会产生税收归属问题,同时会产生考核数据归谁的问题,要加快理顺功能区考核机制,利益分割机制,税收截留再利用机制,进一步探索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激励功能区内发展动力,让功能区真正实现统筹发展,并撬动整个东莞城市升级,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加快实现。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