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2016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来,充分发挥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我市已初步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网络。目前,全市设立护理院(养护院)8家,对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开展机构医养服务;全市45家养老机构中,有16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有合作服务,开展机构医养服务。截至2019年11月,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开放床位数939张,共收住患者1352人次,目前在院老人数639人,平均床位占用率68.05%。

  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服务网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养结合社会需求巨大,医养结合服务供不应求。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32.06万人,东莞户籍人口中失能老人1.3万人,而我市目前护理院医养结合床位仅939张。二是医养结合单位覆盖面不广,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我市现有医养结合单位8家,仍有26个镇街(园区)群众居住地周边并无医养结合单位覆盖。三是社保拨付金额低于社保记账金额,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医疗费用。四是受薪酬待遇等因素影响,医养结合机构医护、康复师、社工师、养老护理员等医养结合人才短缺。

  
建    议:
  一、扩大医养结合试点范围。根据现有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机构转型意向,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试点范围,选定有意向参与医养结合工作的医疗机构以及养老机构作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将黄江康湖护理院、康怡护理院、桥头医院、虎门医院、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12家机构纳入我市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满足更多失能老人住院治疗需求。

  二、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报销额度。2019年社保物价收费标准和参保人待遇有较大幅度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实际社保记账金额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今年的社保每床日定额标准提升幅度。建议探索在医保资金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报销额度,特别是提高社保每床日费用限额。(据东坑医院护理院初步测算,2019年每床日费用需增加至202.16元。)

  三、打造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群体老年人对于医疗养老需求的差异,逐步构建区分健康老年人、半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四、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议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养老医疗护理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服务于养老的医疗机构,可向社保部门申请,按照基本医疗保障的有关规定,将符合规定的老年人医疗、护理等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养老护理经济负担,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同时,建议引入长期照料和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机制,加大“长照服务”的保障力度。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