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作为餐饮行业新业态,与传统实体餐饮门店的运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该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对监管工作发出了新挑战。

  网络订餐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是:

  一、消费模式更加复杂

  网络订餐模式至少涉及消费者、网络订餐平台、入网商户、送餐机构四个参与者。订餐平台还分为平台直营公司和外包经营公司。送餐机构存在商户自行配送、平台自营送餐机构和第三方送餐机构三种方式。相对传统的餐饮消费,网络订餐经营环节、涉及主体、法律关系更为复杂,且各方参与者利益诉求不一致,容易导致出现问题推诿扯皮、履行责任意识淡薄。

  二、配送环节难以掌控

  网络订餐中,线下配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招募配送员的机构没有注册门槛,机构管理质量、送餐设备配置、配送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送餐设备的卫生管理也堪忧。不规范的送餐行为、不达标的送餐设备让配送环节成为网络订餐中的不可控因素。

  三、入网商户线上线下“两张皮”

  实际操作中,网络订餐的商户对实体门店要求较低,经营环境相对封闭,导致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包装材料质量、加工人员健康等难以保证。许多入网商户出现线上“高大上”,线下“脏乱差”的“两张皮”现象。

  四、网络订餐平台审核把关不严谨

  平台对入网商户信息公示审核走过场、把关不严谨,仅对证照进行形式审查,通常只要上传的有照片,能够体现商户取得证照就会获准上线销售,甚至有部分商户在未公示许可的情况下上线销售,极大削弱了信息公示的约束力。


建    议:
  一、提高订餐平台责任意识

  网络订餐平台是连接消费者、入网商户、配送人员的媒介和桥梁,是网络订餐活动的重要支撑。《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平台的责任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应当加强平台方自身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改变平台对入网商户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的管理方式,督促平台依法履行对入网商户的准入审查,履行对送餐人员、已入网商户的管理责任,从源头把控入网商户合规化。

  二、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

  网络订餐入网商户点多面广,经营行为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引入多元共治理念,依托社会力量实现监管工作全覆盖,是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一是打通政企数据通道。平台、入网商户、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四个群体之间无法相互印证,催生监管漏洞。打通监管部门和外卖平台间的数据渠道,改变平台无法辨别证照真伪、监管人员街头巷口寻找商户的现状,提高双方效率。二是加强行业自律。通过餐饮行业协会或引导成立网络订餐行业协会,借助协会力量对入网商家的经营环境、经营资质和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三是鼓励公众参与。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适当设立奖励金制度,充分调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动性。鼓励接触食品加工“第一现场”的送餐员、加工员等参与举报。

  三、以网管网,打造智慧监管

  一是施行数据监管。入网商户的证照信息、商户在外卖平台上架的商品品类、骑手取餐地点均可数字化。外卖平台可通过快速的数据对比,对入网商户证照真实性进行审查;根据证照经营范围限制入网商户上架商品类别,倒逼商户更新证照信息;骑手取餐地点与证照信息不一致的,可及时通报属地监管部门查核。二是构建网络订餐信用体系。根据日常检查、抽检监测、消费投诉等情况,对网络订餐平台、入网商户和从业人员建立诚信评分,并在外卖平台公示。建立退出制度,评分低于一定标准且整改后未改善的实施行业禁入。三是推行“网络订餐直播”。可在目前工作基础上打造“明厨亮灶加强版”,突破线下食品监管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使监管者和消费者可通过直播平台对网络食品进行监管。

提案者: 王振勇

商务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143号关于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结合我局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建成城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60号)《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商务秩字〔2016〕4号)精神,我局制定了《东莞市商务局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具体任务、工作进度和保障措施,完成了我市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和四个节点企业子平台开发工作,初步实现数据的对接。目前,平台运行情况良好,对上与省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对下与四个节点企业子系统联络顺畅,截至5月底我市上报省平台有效数据已超过145万条,全省排名第3名。为加快推进我市第二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我局制定了《东莞市第二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明确了第二批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试点对象、建设方式、财政资金安排、建设进度安排、保障措施,并已将建设资金拨付至镇街。
  (二)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8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东府﹝2018﹞39号)要求,为贯彻落实我市2018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我局制定了《东莞市2018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8年7月31日正式印发。《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分工。该项工作于2019年2月中旬全部完成验收评分工作,本次参与改造的34个农贸市场中经验收评分优秀的农贸市场24个、合格的农贸市场10个,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三)出台政策、资金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2019年11月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9〕59号),我局制定了《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出台了冷冻设备升级改造相关奖励政策,对新建或升级发行冷冻设备的冷链企业进行相应的资助,引导完善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建设。对企业利用冷链进口食品、农产品、生鲜水产类商品的给予财政支持。二是2020年6月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20〕33号),我局制定了《东莞市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拉动消费复苏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将出台对农产品、生鲜食品、生活消费品等商品进口企业的相关奖励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冷链物流方面
  加强调研走访,做好政策宣传。配合市食品药品委员会办公室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继续推动农产品、生鲜食品等食品全程冷链安全配送。根据《东莞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及评价细则细分表》中的分工,继续做好任务表中的工作。
  (二)肉菜追溯方面

  一是做好第二批追溯企业的建设工作。按照省厅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第一批试点的基础上,做好第二批追溯节点企业的建设工作。二是做好镇街肉菜追溯建设指导工作。按照《东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商务〔2017〕132号)要求,指导各镇(街道、园区)根据“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开展肉菜追溯工作,在全市逐步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全市主要的肉菜信息可追溯。


市场监管局

王振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商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关注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强化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是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之一。截至2020年8月,东莞全市持证经营的餐饮服务经营者103574家(全省第3,排深圳、广州之后),餐饮从业人员逾20万,相关数量同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匹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迅速发展,东莞网络订餐行业发展迅猛,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饿了么、饿了么精选及美团外卖等知名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均在东莞设立了办事处。其中,饿了么在线合作商户数约1.35万户,每天平均配送11.3万份,第三方送餐人数约4900人;美团外卖在线合作商户数约2万户,每天平均配送40万份,第三方送餐人数约7000人;饿了么、美团外卖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均有业务,饿了么精选仅在大城区及部分镇开展业务。本土知名快餐连锁企业主要依靠上述第三方网络平台,其自建网站订餐业务相对滞后,尚未发展起来。
为强化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主动作为,采取了综合措施进行全面治理:一是与美团点评、饿了么平台签署合作备忘录,打造政企共治模式。在2019年,市市场监管局先后与美团点评平台、饿了么平台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平台餐饮商户主体经营资格核验,建立与美团点评天眼、天网系统的对接,建立消费维权在线协作机制,加强法制合作,建立诚信治理机制等方面深入合作;通过与两大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市场共治,推进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网络市场共治模式,形成政企共治强大合力;二是督促网络订餐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依照《食品安全法》《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网络食品监督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市镇两级市场监管部门不定期对相关平台驻莞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意见;三是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上门培训服务。在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多次派出业务骨干为美团外卖、饿了么送餐人员进行义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先后开展培训5期,培训相关人员600多人次;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监管效能。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开展网络订餐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通过网络抽查、现场检查等方式,采用“一看双查三公开”的办法推进专项整治,实施精准治理,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在2018年至2020年,创新开展“一起查餐厅”行动,其中6期专门针对网络订餐开展专项行动,每期直播在线关注人数均超10万人次,非常有力地推进了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主体责任落实。从2018年开始,利用爬虫技术对网络订餐平台未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监测。三年来,全市共检查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59597 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237 份,下线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1237 家。此外,还依法查处入网餐订餐平台分支机构1宗,查处餐饮服务经营者454 宗,共罚没金额 109.45 元,受理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236 宗。截至2020年8月,东莞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持证率达99.6%,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公示许可证率为99.3%,治理成效明显;四是不断强化线下餐饮实体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食品经营许可、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网络订餐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入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未接报涉及网络订餐方面的食物中毒事件事故报告。从2017年9月开始,东莞通过实施小餐饮许可承诺制措施,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小餐饮无证经营难题。到2020年8月,全市已核发承诺制小餐饮食品经营许可证68970份,餐饮无证经营状况大为改善。从2017年开始,我局创新开展网络订餐食品抽样检验工作,靶向率不断提高,其中2019年抽样50 批,合格率为88%;2020年抽样109 批,合格率为79.8%;五是将强化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列入“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计划”重点内容,通过实施“量化提级”工程、“明厨亮灶”工程等配套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餐饮业质量安全基础。到2020年8月,东莞评定为量化A级餐饮单位达2899家(总数居全省前列),量化B级及B级以上达到58410家,所占比例为53.1%;已经实施明厨亮灶餐饮单位数达83350家,所占比例为82.5%;评定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14条(总数全省第一),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及“食安东莞”优秀餐饮街区共50条,省级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00多家。
东莞强化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虽说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网络订餐平台对入网餐饮单位资格审查不到位及入网上线餐饮单位无证经营情况仍然存在,针对存在问题隐患,接下来,东莞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强化相关情况治理:一是加强部门合作,通过主动与商务、通信等多部门沟通,进一步摸清在莞网络订餐平台底数情况;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要求;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主动提醒消费者网上订餐时要注意查看卖家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发现不具备资质、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举报投诉,进一步发挥社会共治作用;四是继续扎实深入推进相关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多措并举,大力整顿,争取取得实效;五是扎实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计划实施,不断夯实基础,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实现东莞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新提升。六是针对网络订餐平台审核问题,我局督促两平台切实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重点落实平台依法履行对入网商户的准入审查,督促送餐单位履行对送餐人员的管理责任,对平台未履行主体责任的行为进行责任约谈。杜绝“两张皮”现象,网络订餐平台制定了对送餐配送单位的考核制度,强化送餐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场监管局,商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