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大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各地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在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实践中,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人才引进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有些地区甚至在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之后,“人才红利”没有体现。

  具体到我镇,除了贯彻落实市相关人才政策外,还自行出台的配套人才政策。由于出台时间较短,目前辖区企业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物、特色人才引进数据仍不理想。

  分析造成人才落地后“开花不结果”,人才预期效益发挥不足现象的原因:

  (一)产业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够。我镇传统产业多数以化工、机械制造、服装印染为主,高新技术、“倍增”企业、成长型企业数量不多,产业环境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

  (二)软环境有待优化人才归属感不强。东莞传统是制造业基地,目前仍有很多落户到我市的企业将科研究团队工作地点安排在广州、深圳等地方。东莞城市吸引力不够,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对于落户我市意愿不强烈。

  (三)企业对人才政策宣传和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实际工作中只重视人才使用,不主动了解人才政策,对通过政策留住人才的意识不足。有些企业宁愿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使用人才,都不愿意花力气去建设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而且这些企业往往不注重系统性的人才培养,造成各类人才匮乏断档、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失调、本土人才质量不高、外来人才只停不留现象。


建    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建议,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助推经济发展。

  (一)把握好我镇经济发展机遇。当前,我镇加快推动港湾新城规划建设,高质量推动产业优化与城市升级并驾齐驱,全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水平做好发展廊道、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设计,全力融入大湾区建设当中。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选择落户沙田,这些企业普遍有设立科研团队,对人才引进的需求也较大。把握好发展机遇,大力促进企业的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来我镇工作,将有力促进人才政策的落地生效。

  (二)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一方面创新模式,通过考核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政府企事业单位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落户后的安置、教育、医疗、社保具体衔接,主动扩大引进人才福利范围和落户指标解决,提高引进人才薪酬待遇,促进引进人才在本地区合理流动,完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三)加强政府服务。一是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将人才政策放在首要位置,抓好人才政策宣传落实,除了物质性奖励等硬性投入,还要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设身处地为引进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户籍管理等具体问题,加强各项社会保障。二是优化窗口服务,扎实推进各项人才服务工作。结合“暖企行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及时做好政策宣传落实,密切关注和解决好企业各种人才留用、人力培训与用工困难等问题,为保障企业用工稳定,人才充裕奠定基础。三是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开展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工作。积极采取“专窗办理、马上办理、上门办理”的服务模式,对高层次人才申领奖励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通过政策支持、活动牵引、平台搭建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各项人才服务工作。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商业、行业协会密切政府部门与企业联系的作用,定期举办座谈会,及时与企业交流,向企业提出重视人才引进、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宣传人才政策,鼓励人才落户东莞。

提案者: 黎家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