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大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各地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在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实践中,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人才引进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有些地区甚至在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之后,“人才红利”没有体现。

  具体到我镇,除了贯彻落实市相关人才政策外,还自行出台的配套人才政策。由于出台时间较短,目前辖区企业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物、特色人才引进数据仍不理想。

  分析造成人才落地后“开花不结果”,人才预期效益发挥不足现象的原因:

  (一)产业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够。我镇传统产业多数以化工、机械制造、服装印染为主,高新技术、“倍增”企业、成长型企业数量不多,产业环境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

  (二)软环境有待优化人才归属感不强。东莞传统是制造业基地,目前仍有很多落户到我市的企业将科研究团队工作地点安排在广州、深圳等地方。东莞城市吸引力不够,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对于落户我市意愿不强烈。

  (三)企业对人才政策宣传和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实际工作中只重视人才使用,不主动了解人才政策,对通过政策留住人才的意识不足。有些企业宁愿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使用人才,都不愿意花力气去建设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而且这些企业往往不注重系统性的人才培养,造成各类人才匮乏断档、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失调、本土人才质量不高、外来人才只停不留现象。


建    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建议,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助推经济发展。

  (一)把握好我镇经济发展机遇。当前,我镇加快推动港湾新城规划建设,高质量推动产业优化与城市升级并驾齐驱,全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水平做好发展廊道、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设计,全力融入大湾区建设当中。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选择落户沙田,这些企业普遍有设立科研团队,对人才引进的需求也较大。把握好发展机遇,大力促进企业的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来我镇工作,将有力促进人才政策的落地生效。

  (二)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一方面创新模式,通过考核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政府企事业单位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落户后的安置、教育、医疗、社保具体衔接,主动扩大引进人才福利范围和落户指标解决,提高引进人才薪酬待遇,促进引进人才在本地区合理流动,完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三)加强政府服务。一是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将人才政策放在首要位置,抓好人才政策宣传落实,除了物质性奖励等硬性投入,还要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设身处地为引进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户籍管理等具体问题,加强各项社会保障。二是优化窗口服务,扎实推进各项人才服务工作。结合“暖企行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及时做好政策宣传落实,密切关注和解决好企业各种人才留用、人力培训与用工困难等问题,为保障企业用工稳定,人才充裕奠定基础。三是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开展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工作。积极采取“专窗办理、马上办理、上门办理”的服务模式,对高层次人才申领奖励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通过政策支持、活动牵引、平台搭建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各项人才服务工作。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商业、行业协会密切政府部门与企业联系的作用,定期举办座谈会,及时与企业交流,向企业提出重视人才引进、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宣传人才政策,鼓励人才落户东莞。

提案者: 黎家光

沙田镇

尊敬的黎家光委员:
  您提出的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142号提案《关于立足人才实际需要,完善以综合服务为导向的人才政策体系的建议》收悉。我镇高度重视,结合沙田实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沙田镇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满足人才多元化需求入手,建立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制度,注重增强人才归属感,提升地方聚才软实力。近年来,全镇共有12人获得“首席技师”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东莞市特色人才,新引进博士8人、硕士60人,获评高级职称54人。实施“一镇一品”技能人才培养约5830人次,其中叉车、电工特色(精品)项目等培训832人次,技能素质提升培训4998人次。受理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申请1344人,现场核发人才入户卡1264张。受理34家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资格申请,受理职称业务214人。加大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力度,34人通过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资金审核。实施 “科技沙田”扶持政策,受理符合条件的科技项目568项,涉及264个企事业单位和363名个人。
  一、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沙田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牢牢把握全面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力做好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加快重大项目落地等工作,加快打造魅力湾区、创新港城。同时,用好各项人才奖励政策,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鼓励引导人才落户东莞并将人事档案调入东莞,留住人才。二是强化“科技沙田”政策扶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全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同时设立“科技人才引进”、“科技团队引进”和“人才激励”等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扶持力度。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责任落实机制
  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优势,推动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高效运作,完善运作制度,深化工作规划,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构建统分结合、各方联动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针对人才生活、工作遇到的子女入学、科研、生产经营、医疗等问题,实行跟踪解决,压实部门责任,保证人才工作全方位立体化跟踪落实。
  三、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营造良好人才工作氛围
  (一)构建以综合服务为导向的人才服务体系。重点抓住人才安居、医疗服务、子女入学、成果转化等人才在沙田创新创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优化服务工作,把各部门资源和服务力量整合起来,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和质量。一是实施人才乐居工程。市政府在泥洲岛投资建设公租房项目,共约2000套,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截至2020年7月,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约97%。目前,我镇正加紧制定公租房配租方案,完善配套设施,为人才提供“拎包入住”服务,推动人才居有定所、安居乐业。二是做好人才入户、企业人才自评等工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入户政策宣讲会,积极宣传高技能人才入户政策,增加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资格申请,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三是妥善安排人才子女入学。根据《东莞市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积极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完善教育配套,加快现有规划中的公立学校等基础配套建设,优化现有资源配置,保障教育资源充足。四是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组建企业人才工作微信群、建立人才工作通讯录,进一步与企业保持常态联系,密切关注和解决好企业人才留用、人力培训和用工困难等问题,为保障企业用工稳定,人才充裕奠定基础。五是优化人才服务程序。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的原则,梳理现有各项服务项目,制定业务办理线路图、资料准备清单图。用好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一站式窗口,负责承办或代办人才申报材料。畅通咨询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和解读各类政策。六是促进人才创业就业。积极落实市“十三五”政策中创业补贴、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鼓励和引导人才创业。举办创业就业指导培训班、创业就业政策宣传会、大学生创业集市实践等系列活动,组织多家优质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多渠道助力人才创业就业。
  (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一是切实抓好城市发展、产业转型、重大项目落户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对接,组织参加市举办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活动,做到靶向招才引智。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助推科技型人才引进。结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利申请、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科技工作的开展,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进研发团队及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各类科技型企业。三是组织企业参加市举办的“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等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人才和项目落地。四是做好人才认定评定工作,根据《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的要求,全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进行申报。五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做好东莞市“首席技师”和技师工作站申报工作,举办“技能人才之都”成果展,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和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实施“一镇一品”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物色适合我镇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用工需求的培训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制度、措施上主动创新突破,厚植沙田人才发展优势,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为我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以及一直以来对沙田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沙田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