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推动以“莞字标”品牌认证,整合并打造“东莞制造”的品牌公信力,让东莞优势产业、高新产业品牌脱颖而出,实现莞货品牌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是我市今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东莞制造”客观上已成为了东莞的城市品牌,应乘势把它打造成“城市商标”,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东莞制造”的品牌价值,增强东莞的招商和创业吸引力。
1. “东莞制造”虽已声名在外,但主要是基于东莞原来作为“世界工厂”的片面认知,尚未形成对“东莞制造”品质的良好口碑,“东莞制造”还未能形成东莞城市品牌,从而促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尽管“东莞制造”已拥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但很多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新品牌,尤其是一些具备高成长性的新兴品牌,难以享受到“东莞制造”的荣光,依旧单打独斗,既不利于东莞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扩大东莞优势产业链的品牌影响力。
3. 缺乏“东莞制造”的品质提升促进体系,莞货质量良莠不齐,少数低质产品损害了“东莞制造”的城市形象。
建 议:
1. 建议市政府制订并出台《关于实施以“莞字标”品牌创建推动东莞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规划》类的文件,进行顶层规划和体系设计,包含产品标准认证体系、质量管控体系、品牌扶持及奖励体系、区域推广体系等。
2. 建议市政府形成“莞字标”品牌产品标准认证体系,结合行业标准认证和产品团体标准认证,采取“1+1”或“1+N”模式的质量标准认证,形成“莞字标”品牌的市场公信力。对于产品团体标准认证,市政府可考虑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莞字标”品牌认证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
3. 建议市政府通过专题培训加强宣导,选拔并培育一批成长性强、市场占有率高、顾客认可度高的东莞制造“莞字标”品牌。应着重对“莞字标”认证流程、品牌认证的影响力、专项保障基金使用、区域品牌推广形式等进行培训宣导,引导东莞龙头品牌、倍增企业、高成长型企业等积极参与“莞字标”品牌创建工作。
4. 建议市政府建立“莞字标”品牌官方运营平台,包含质量管控、维护保障、品牌展示、产品交易等重要功能模块,重点突出东莞制造产品的全流程可追溯、政府背书等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质量管控系统应注重“莞字标”品牌产品的生产、认证、交易的全流程可溯源;二是维护保障系统侧重提供法律援助,强调加强品牌的知识产权申报、保护及侵权赔偿等咨询;三是品牌集中展示系统主要针对莞货的优势产业链品牌集中展示;四是产品交易系统,客户可直接在系统下单采购。
5. 建议市政府应重视线上、线下“莞字标”品牌的渠道推广工作,除东莞本土的各种渠道推广外,更应重视国际、国内的宣传推广。可结合政府的地方专场展销以及项目对接会等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政府可在国际、国内的目标区域举行专场推介会;通过政府的创业引导基金,积极培育东莞制造的核心产业链品牌;市政府为“东莞制造”作背书,并可考虑资助OPPO、宏远篮球等本土国际知名品牌为“东莞制造”做宣传。
6. 建议市政府设立“莞字标”专项发展基金,用于莞货认证产品质量维权保障与品牌成长激励。经“莞字标”认证产品出现质量维权纠纷时,通过核实与评估,专项基金池可提供保障性的赔偿资金。同时,专项基金也用于品牌的成长激励,可定期开展“莞字标”品牌评选活动,从不同维度评选出若干类优秀“莞字标”品牌进行奖励。
7. 建议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行业领先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莞字标’品牌建设促进会”。开展如品牌培育与推进等相关专题调研,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升级,为“莞字标”品牌创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商务局
市市场监管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140号提案《关于创建东莞制造“莞字标”品牌的提案》收悉,我局结合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创建自主牌,鼓励和引导企业收购和引进海外品牌,积极推动松山湖电子信息、长安五金模具、大朗毛织等产业集群发展,推广“东莞制造”区域品牌,在南非、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东莞品牌海外展销中心,推广东莞集体品牌。2019年,我市外资企业新增注册国内商标1274件,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国内商标400件。截至目前,全市外资企业国内注册商标累计达16327个,其中获得驰名商标14个。
一是通过展会推广“东莞制造”品牌。鼓励和支持东莞企业参加境内知名行业专业展或区域性综合展,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宣传“东莞制造”区域品牌。今年以来,抓住线下展会逐步恢复的机遇,组织企业以“东莞制造”抱团参加广交会、2020CME中国机床展、2020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等重点专业展会,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东莞制造”统一形象标识进行特装布展,在展会上宣传“东莞制造”区域品牌。制定《境内外贸易型展会推荐目录》,对参展企业和省外“东莞制造”品牌展销中心给予资助,今年1-6月共拨付境内参展资助项目资金1792.3万元。
二是借力电商平台推广“东莞制造”品牌。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七大电商平台共同启动“品质东莞?线上绽放”活动,4月份以来,累计举办超过200场电商直播活动,共有3000多家企业参与,累计观看人数超过5500万人,推动线上线下成交超过6亿元。5月30日市政府主办、市商务局承办的“品质东莞 线上绽放”玩具婴童产品展销直播活动在常平镇翔龙天地MALL正式启动,各镇街电商分管领导、市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活动。七大电商平台联同40家玩具企业在现场设立玩具婴童产品带货直播间,参展企业带来了毛绒玩具、电动玩具机器人、无人机等40多种、数万件玩具婴童产品,有效推广东莞企业品牌。
三是借助加博会推广“东莞制造”品牌。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举办了十二届(前三届为“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共吸引了9000多家(次)企业参展,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入场观展采购,意向成交额达1100亿美元。今年5月举办了“线上加博会”,市财政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宣传引流,积极应对疫情、开拓内销市场。期间共600家企业上线,其中东莞企业有472家,有300家企业开设了直播间,共吸引超2600万批发从业者在线“云观展”。据统计,线上展4天进入会场和店铺观展采购商120万人次,累计1.2万采购商在活动期间进行线上采购;带动东莞本地成交商家数暴涨48%,线上交易额超3.35亿元,日均交易增长接近100%。
四是提供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今年2月,市商务局正式搭建了东莞市涉外企业法律综合支援平台,与东莞市律师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先后签订合作备忘录,成立了涉外法律服务律师团,疫情期间为我市涉外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截至目前,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及时回应企业提出的如办理不可抗力证明、如何应对商标侵权等60多宗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咨询。推出8期《涉外企业疫情应对专刊》,针对企业关注的出口转内销、跨境电商等涉及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律师意见,帮助企业防范和应对潜在风险。为85家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聚焦企业在复工复产、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过程中的法律服务需求,为企业提出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共开出“体检报告”85份。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实施“东莞制造”品牌质量提升行动。通过探索建设“东莞制造”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平台,支持大朗、虎门、厚街等镇街特色行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等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东莞制造”品牌质量认定标准,推动“东莞制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是实施“东莞制造”品牌营销网络构建行动。依托“东莞制造”品牌影响力,借助展会等成熟平台,构建“东莞制造”品牌产品营销网络。
三是实施“东莞制造”品牌线上拓展行动。充分发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趋势作用,发挥电商平台、行业组织资源优势和扶持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东莞制造”品牌“上线”推广,提升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品牌意识,助推企业拓展线上销售对接渠道。
市场监管局
莫浩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建东莞制造“莞字标”品牌的提案》收悉,经综合会办单位市商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市政府制定并出台《关于实施以‘莞字标’品牌创建推动东莞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规划》类文件”的建议
2019年12月12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实施东莞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的意见》(东府﹝2019﹞82号),重点从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应用、高质量发展评价、质量变革效益分析、知识产权发展指标、品牌发展指标、NQI建设指标等六个方面,结合当前工作要求,对全市未来三年质量变革工作成效进行了量化测算。同时,围绕质量变革主题,以质量变革赋能为主线,提出加快质量改革创新、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构筑质量品牌优势、完善质量基础支撑、打造质量人才矩阵、拓展质量国际合作七大任务共28条细化措施。以制造业为切入点,集聚产业、技术、管理、人才和资源等要素,积极向制造业赋能,破除质量发展瓶颈,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关于“市政府形成‘莞字标’品牌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形成“莞字标”品牌的市场公信力”的建议
“东莞制造”的相关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部分标准内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部分行业尚未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根据东莞实际,建议下一步由行业协会牵头,根据行业需求筛选成熟的产品或行业作为试点,选取高水平标准服务机构、认证机构作为技术支撑,逐步建立完善“莞字标”品牌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认证标准体系。
三、关于“市政府通过专题培训加强宣导,选拔并培育一批东莞制造‘莞字标’品牌”的建议
按照职能分工,我局对认证机构开展的认证活动进行监管,认证活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目前,除日常监管外,我们主要通过宣传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开展认证活动。例如,充分利用世界认可日积极开展认证有关知识、技术规范的宣传推广。此外,2019年7月1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2019〕42号),该“办法”设立了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区域品牌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市区域品牌发展。
四、关于“市政府建立‘莞字标’品牌官方运营平台和‘莞字标’专项发展基金”的建议
2019年5月24日,东莞市成功获批第三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包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相关工作。2020年8月5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办〔2020〕52号),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中国(东莞)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中心和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特色主题知识产权创新平台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设立,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有效融合。“莞字标”品牌运营平台和‘莞字标’专项发展基金建设包含其中,无需再单独建立。
五、关于“市政府应重视线上、线下“莞字标”品牌渠道推广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市商务局积极推广“东莞制造”区域品牌,一是通过展会推广“东莞制造”品牌。鼓励和支持东莞企业参加境内知名行业专业展或区域性综合展,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宣传“东莞制造”区域品牌。二是借力电商平台推广“东莞制造”品牌。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七大电商平台共同启动“品质东莞?线上绽放”活动。三是借助加博会推广“东莞制造”品牌。今年5月举办了“线上加博会”,市财政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宣传推广,积极应对疫情、开拓内销市场。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抓住线下展会逐步恢复的机遇,组织企业以“东莞制造”抱团参加广交会、2020CME中国机床展、2020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等重点专业展会,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东莞制造”统一形象标识进行特装布展,在展会上宣传“东莞制造”区域品牌。制定《境内外贸易型展会推荐目录》,对参展企业和省外“东莞制造”品牌展销中心给予资助,今年1-6月共拨付境内参展资助项目资金1792.3万元。
六、关于“成立‘莞字标’品牌建设促进会”的建议
2013年11月18日,经市民政局批准,东莞市品牌促进会正式成立。促进会是由东莞市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坚持“凝聚品牌力量、共铸东莞辉煌”的宗旨,以培育东莞自主品牌、振兴中国民族品牌为己任,通过宣传贯彻国家品牌建设政策法规和地方扶持政策,为东莞品牌建设提供宣传推广、品牌培育、品牌维权、品牌转化和交易、品牌管理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致力搭建东莞品牌高端活动和交流平台,引导企业打造知名商标品牌,全力服务“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城市发展。“莞字标”品牌建设促进会与东莞市品牌促进会功能相似,无需再成立。
七、关于“市政府开展‘莞字标’品牌评选活动,政府为‘东莞制造’背书” 等建议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名牌评选认定活动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市监质〔2018〕208号),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直接或间接组织实施的,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围绕品牌进行评选认定,并授予“名牌产品”“知名品牌”等各类称号的活动进行清理。
按照该文件精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取消了 “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评选,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评选,广东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取消了“广东优质”品牌认证,因此不建议以东莞市政府名义开展“莞字标”品牌认证、评选等活动或类似活动,不建议市政府为“东莞制造”质量背书。
“莞字标”品牌认证可有效提升“东莞制造”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由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第三方组织开展,确保认证结果的公平公正,我局将对该项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同时,我们将持续积极推广“东莞制造”区域品牌,一是实施“东莞制造”品牌质量提升行动。通过探索建设“东莞制造”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平台,支持大朗、虎门、厚街等镇街特色行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等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东莞制造”品牌质量认定标准,推动“东莞制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实施“东莞制造”品牌营销网络构建行动。依托“东莞制造”品牌影响力,借助展会等成熟平台,构建“东莞制造”品牌产品营销网络。三是实施“东莞制造”品牌线上拓展行动。充分发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趋势作用,发挥电商平台、行业组织资源优势和扶持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东莞制造”品牌“上线”推广,提升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品牌意识,助推企业拓展线上销售对接渠道。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