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行车及自行车系统使用现状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出行经济发展的需求,使用共享自行车等环保出行工具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对比共享自行车的推广应用,自行车系统的更新则显得跟不上节奏,许多自行车出现了乱停乱放、自行车与小车争道等乱现象,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乱停乱放、不按车道行驶产生的原因

  1、部分群众自觉意识不高。 东莞有800多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却只有200多万,非户籍流动人口较多,其中部分人来自农村,对于自觉维护城市形象意识比较淡薄,在共享自行车使用后随意停放,更有甚者,把共享自行车放在主干路边、湖边等地方。共享自行车等环保出行工具使用的普及虽然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上述不自觉维护城市形象的事件却让我们的人行道、行车道等公共区域带来了混乱与不雅。

  2、自行车道不成体系,规划建设不够合理科学。目前我市还有部分自行车道的设计建设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部分自行车道路的使用率很低,自行车与小车争道等情况出现。这对于骑行体验影响很大,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具体不合理的情况包括:(1)部分自行车道间连接不连贯,两者高差较大。这样的道路使得骑行群众使用时出现颠簸感,费力,不舒心。这也是骑行群众宁可选择在小车道上骑行也不愿意走自行车道的主要原因之一。(2)自行车道在原人行道(麻石,大理石为主)路面基础上进行简单改建,道路建设不符合标准。(3)建设年限已久没有及时更新修复,路面出现破损,开裂,凹凸不平。(4)自行车道是断头路。断头路的存在不仅严重降低了骑行的效率,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更使骑行者对城市的建设规划产生了负面情绪。

  3、公共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少,网络共享自行车管理不善。近年来,以市政府为主导,围绕地铁站点、出行热点区域布置了不少公共自行车,但集中停放点不足,标识也不太清晰,停放点覆盖区域有限,使用不便,对群众短距离出行和轨道接驳帮助不大。


建    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文明出行意识

  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多渠道、广角度、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使用停放宣传活动。此外,在媒体、报刊等开辟多个宣传专栏,进行公共自行车使用停放社会公德知识科普,让更多的人正确深入地了解到正确使用停放公共自行车对维护城市形象、文明出行的重要性。最后,加强与公共自行车运营商的宣传合作,在骑行者使用共享自行车时提示其正确使用、停放等信息,以科技手段提升出行意识。

  二、加强规划,提高自行车道质量和使用效率

  由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参照国内外先进自行车系统建设的经验,制定适合我市的自行车建设标准体系和规划建设方案。如北京的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通过优化自行车道、小车道、人行道布局设置,开通通勤专用自行车道等措施,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与慢行系统的交织,还加强了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地铁站、公交站的无缝衔接,合理优化了城市公共出行资源,减少了交通阻塞,提高了城市运营效率。

  三、加大投入,提升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加大政府对自行车道路的建设投入,对不符合建设标准的道路、断头路等进行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升级改造不符合标准道路不仅能提升社会公共资源使用率,是保证道路循环畅通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提升城市品位的民生工程。同时,要加大政府规划建设资金投入,增加公共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和新增出行路线,让更多的群众能享受到绿色出行的便利和乐趣。

提案者: 沙田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