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打造的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和与之毗邻的深圳光明科学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人大会议上,梁维东书记透露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广东省已经同意将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接下来将依托中科院,全面提升松山湖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深莞联合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有助于汇聚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同时,将凭借科技创新大平台促进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东莞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目前,东莞在具有毗邻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地理优势及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科技优势的同时,又面临深圳对接广州或者对接香港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的巨大挑战。因此,把握机遇,加快推进深莞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刻不容缓。
一、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应大胆探索,寻求突破行政壁垒的路径和方法,加速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聚协同的一体化发展区域,合力推动松山湖-光明科学城园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应共同规划建设、共同发展,在大科学装置、大学、高科技产业等方面形成聚合效应。目前,国内已建成的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都是在单一行政区域内,深莞联合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既是两市跨行政区域合作的大胆尝试,也是东莞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支持。因此,两市在人才安居、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要尽早统一规划,将两个科学城融为一体,实现社保、公积金、住房、通勤等无缝对接的管理服务一体化,实行一卡通,教学和科研等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实现共建共赢。
二、打包松山湖科学城内主要科技单元,筹建物质结构国家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定位是成为国家实验室,但事实上仅凭其一家之力很难获批国家实验室。因为目前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大致是参考美国,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一般包括多个大科学装置、多个研究方向,以及充分的产学研结合。国内的排头兵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正在规划3个国家实验室,分别是光子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脑科学国家实验室和蛋白质国家实验室,未来将形成以光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为基础平台,服务于另外两个国家实验室以及上海乃至全国相关科研和产业的宏大科技格局。预计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大概会拥有2-4个国家实验室。东莞应该将松山湖科学城内的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材料基因研究院、拟建的南方光源和香港城市大学等科研资源进行整合,联合华为、步步高等高科技企业的产业研发力量,筹建物质结构国家实验室,实现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发展的全面覆盖,以此申请成为国家实验室才具有较大可行性。
三、吸收先行者经验,设置负面清单,少走弯路。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涉及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会触碰既有的行政单元和利益格局。目前,上海张江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走在全国最前面,其经历的挫折和暴露的问题值得借鉴。我市应该积极借鉴上海经验,设置负面清单,提前预防和规划,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协调小组,协调园区内不同科技单元,使之真正形成合力而非内耗,为松山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保驾护航。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