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实行了“社区首诊、定点就医”的制度,使群众在所居住的社区便能享受到基本门诊医疗等卫生服务,改善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解了上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使医疗资源能有效分配。这种制度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然而,当前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加以改善,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一、 当前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的问题
  1.群众对于办理辅助社区门诊点的规定较不了解,且办理辅助门诊点需携带纸质资料线下办理,便利性不高。根据东莞市规定,参保人可在定点门诊就医点之外再选择一个辅助门诊就医点。然而,这项规定的宣传程度并不高,在社区门诊鲜少看到关于此项规定的普及,参保人往往需要自行到网站上查询。此外,办理辅助门诊就医点还需携带纸质材料线下办理,对于一部分工作繁忙的、不方便出行的参保人而言,亦造成不便。
  2.部分乡村社区服务点的医疗设施、医疗环境较差,医务人员水平不高,导致看病群众提出转诊的要求。乡村和社区服务点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切实地关系到每一位群众,而在东莞乡村,社区服务点仍存在着设备陈旧,康复治疗环境差,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直接降低了群众对于社区定点就医的满意度,造成部分看病的群众提出转诊要求。
  3.群众的健康基本信息和医院检查结果尚未进入统一的医疗平台,延长了群众到社区门诊的问诊时间,并导致到不同医院就医需进行重复检查。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医疗系统仍没有构建群众的健康信息平台,完善电子档案和病历。群众的健康基本信息和医院检查结果在不同医院间是不互通的,在不同医院就医过程中,群众需重复叙述自身信息和检查身体情况,医疗效率较低。同时,重复检查也导致了群众的重复消费,降低了群众的就医满意度。
  
建    议:
  二、 提高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1.开通线上办理社区门诊辅助点的渠道。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网站等设立线上办理社区门诊辅助点的入口,使群众能“足不出户”,在家里直接办理社区门诊辅助点,做到真正便民。

  2.向公众普及现有社区门诊就医制度,增强群众对社区定点就医制度的理解程度,提高群众的社区就医满意度。建议印刷现有群众就医制度的宣传手册,分发到社区各服务点,向群众普及东莞市现有就医制度的制定原因和好处,提供群众办理就医手续的程序指引,提高群众对现有就医制度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3.加大社区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建议更换社区服务点过旧、过时的设备,改善社区服务点的就医环境,并制定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方法,培养和输送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医疗人才到社区门诊,提升社区医疗服务的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

  4.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系统,推进电子健康信息平台和医疗平台的建立。建议注重医疗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早日实现患者档案电子化,使患者就医信息互通,缩短患者社区门诊诊疗时间,避免在不同医院间的重复检查、用药偏差等,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

  

提案者: 朱志升

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关于提高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第20200104号,以下简称《建议》)收悉。结合市财政职能,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卫函〔2018〕11号)文件精神,要求各镇街(园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其中业务用房建设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配置要求达到《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2017版)》标准。同时,根据《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市级奖励经费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卫函[2020]59号)对2019年底前通过验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市财政对每个站点予以一次性奖励10万元,奖励资金统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性支出。

  关于《建议》中提出“加大社区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建议更换社区服务点过旧、过时的设备,改善社区服务的就医环境”的意见,我们认为现行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财政资金投入是到位的,下来我局将继续协助市卫生健康局做好对未完成标准化建设的社卫站点进行的督导检查以及验收工作。


市医保局

市卫生健康局:
  结合我局职能,现就《关于提高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第20200104号,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建议》提出开通线上办理社区门诊辅助点渠道的建议。根据《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东府〔2018〕120号)相关规定,工作地(含就学所在地)或居住地不在其社区门诊就医点服务范围内的参保人,可申请增加工作地或居住地对应的一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门诊就医点,其中一个作为辅助就医点。辅助就医点有效期12个月,继续申请该辅助就医点的,在到期前3个月内办理确认手续即可。增加或续审辅助就医点一年办理一次,简单便利。
  接下来,我局将配合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积极推进医保业务网上办理。以介绍社区门诊就医制度为宣传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有序就医,耐心做好解释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社会就医氛围。同时加强社区门诊日常监督管理,落实惠民、便民服务措施,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患者基层首诊,不断提高群众的社区就医满意度。


市卫生健康局
朱志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已收悉,经会同市医保局和财政局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7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4所,构建和牢筑了覆盖全市各镇、村(社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居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1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为2187万人次,占全市门诊量的29%。部分镇街社区门诊量占辖区门诊总量的近50%,广大群众逐渐接受并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的就医习惯。
  二、对开通线上办理社区门诊辅助点的渠道和普及社区门诊就医制度的问题
  根据《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东府[2018]120号)相关规定中,工作地(含就学所在地)或居住地不在其社区门诊就医点服务范围内的参保人,可申请增加工作地或居住地对应的一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门诊就医点,其中一个作为辅助就医点的,在到期3个月内办理确认手续即可。增加或续审辅助就医点一年办理一次,简单便利。下来,将积极推进医保业务网上办理。以介绍社区门诊就医制度为宣传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有序就医,耐心做好解释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社会就医氛围。同时加强社区门诊日常监督管理,落实惠民。便民服务措施,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患者基层首诊,不断提高群众的社区就医满意度。
  三、对加大社区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的问题
  2018年我局联合市财政局、社保局出台了《东莞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东卫函〔2018〕11号),以新一轮的标准组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升级达标建设。2018、2019连续两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设备配置,以全新的面貌为群众提供包括基本门诊医疗在内的“六位一体”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对通过验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市财政对每个站点予以一次性奖励10万元,奖励资金统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性支出。截止2019年底,全市基本完成社卫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任务。
  近年来,我局大力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训,依托全市全科实训中心,组织开展各项专科培训。开展东莞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和金牌护理培训项目,强化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派选优秀学员分批参加外出进修培训。开展本地市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师资骨干培训,提高我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能力水平。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结合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等形式进一步综合提升社区卫生医务人员水平。下来,我局将继续加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鼓励镇街增强机构内部软装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环境水平,整体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环境层次感。同时,加强我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四、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系统、推进电子健康信息平台和医疗平台建立的问题
  目前,我局开发了“健康东莞”APP和“健康东莞”公众微信号,市民可以在线进行预约就诊。包括约医院、约社区、约医生、约体检等业务均可线上进行预约。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接入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基本实现全市公立医院预约服务号源共享。我局将持续完善“健康东莞”APP服务内涵,2020年开始,全市预防接种开始在“健康东莞”APP实行预约。截至2020年6月,“健康东莞”APP预约人次1087.19万,APP下载量93.3万。近年来,我局持续完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系统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儿童口腔保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中,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职能的支撑,实现与市社保业务平台数据交换对接。此外,我局正在建设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的基础服务子平台、数据采集交换子平台和基于平台的临床电子病历系统。选取10家公立医院试点部署统一的临床电子病历系统,提升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下来,我局将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系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财政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