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党和国历来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顺应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大势,高屋建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东莞市《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明确,“东莞必须主动对接国家制造业发展新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东莞制造作为争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来抓,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率先探路。”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2019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支点。”

  一、当前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境

  东莞作为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服装加工、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皮革鞋子等制造业企业13500多家,排名全省第一。东莞制造业主要位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较低等问题,制约了经济质量效益提升。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

  (一)针对性政策供给不足。最近几年,市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但统领大方向的多,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针对性不足。

  (二)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双创政策启动以来,东莞科技孵化育成机构发展迅猛,全市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含培育单位)3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含试点单位)61家。这些机构大多服务科创型企业,专门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科创体系尚需健全。

  (三)企业各项运维成本上升。最近几年,受中美贸易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楼价居高不下等宏观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均面临用工成本难以下降、融资成本较高、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企业内部挖潜降成本的动力不足等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指导。长期以来,制造业里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有转型升级的强烈意愿,但苦于缺少政策、服务、资金、培训、科研、市场等成体系的专业指导,导致企业不知道如何创新、不想创新、不敢创新、创新不彻底或创新失败。

  (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和各行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各地对科创型人才的需求必将日益增加。“招不到高技术人才”是制造业的普遍心声。东莞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率先探路,首先要加强教学研配套体系建设。当前全市虽有东莞理工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7家,但仍需要加强。
建    议:
  二、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成立制造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委员会。市有工作委员会,镇有工作领导小组,上下联动,加强对全市包括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

  (二)健全制造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政策层面上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有创新的意愿、动力、勇气和底气。

  (三)成立制造业科技创新基金。政府主导,引入社会活跃资本,共同成立制造业科技创新基金。服务对象向(民营)制造业企业倾斜,资本市场化运营,通过投融资模式,进一步纾解制造业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四)成立制造业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会。政府科技部门牵头,成立产业促进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科技资讯、行业交流和科技创新咨询等服务,探索建立东莞制造业科技创新工作标准体系,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率先探路。

  (五)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工作体系。重点鼓励制造业企业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编制“企业创新经理(或专员)”岗位,领导和承担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

提案者: 何思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