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拥堵大数据分析,对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除了结构性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适当的人为驾驶因素。由于酒驾、逆行、闯红灯、变道抢道、不规范超车、随意压线变线跨线等违规、违法操作导致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这样的情形时常有发生。因为这样的行车行为极易造成交通流波动,而交通流波动容易造成车辆拥堵,市民对此意见颇大。
2019年10月28日,公安部发布的《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增加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照片、视频资料的审核录入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广州、深圳等多地交管部门已经搭建了交通违法行为视频举报平台,利用市民举报的图片、视频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不仅可采纳市民的举报内容,对于部分举报内容还将给予现金奖励。随着智能手机广泛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兴起,现在很多人已经养成了随手拍视频的习惯。因此,创建并运用“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举报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条件已经成熟,让全体市民参与交通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共同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新局面。
建 议:
第一,开发并运用 “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由交警部门牵头开发“随手拍”小程序,市民下载注册后发现交通违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随手拍”小程序传到交警部门。“随手拍”小程序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市民使用习惯和可操作性。例如在“随手拍”中启动照相或视频功能后,能自动标识时间和地址,以便于后台能明确识别并派单处理。系统启动派单功能后,投诉者和处理者均能随时跟踪事件处理情况等,并在处理完成后,将内容自动反馈给投诉者。另外对于一些重复或无效的“随手拍”内容,系统能够自动筛选识别,以减少重复劳动等。
第二,有效分类处理“随手拍”内容。针对市民“随手拍”,交警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处理中心,将涉及部门和镇街都囊括其中。处理中心负责全面跟踪和处理“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系统的运作和后续的处理,接受市民的各种投诉和举报,并根据属地管理和职能分工的要求与各职能部门、镇街园区建立密切的联系,实施有效跟踪。
第三,对市民的有效投诉,进行奖励。“随手拍”小程序开发的目的是发动市民广泛参与到交通精细化管理中来。针对那些积极参与“随手拍”的市民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对于在排查重大交通安全隐患、举报重大交通违法行为做出贡献的“随手拍”市民给予大力宣传和奖励,鼓励市民在参与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