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拥堵大数据分析,对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除了结构性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适当的人为驾驶因素。由于酒驾、逆行、闯红灯、变道抢道、不规范超车、随意压线变线跨线等违规、违法操作导致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这样的情形时常有发生。因为这样的行车行为极易造成交通流波动,而交通流波动容易造成车辆拥堵,市民对此意见颇大。
2019年10月28日,公安部发布的《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增加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照片、视频资料的审核录入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广州、深圳等多地交管部门已经搭建了交通违法行为视频举报平台,利用市民举报的图片、视频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不仅可采纳市民的举报内容,对于部分举报内容还将给予现金奖励。随着智能手机广泛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兴起,现在很多人已经养成了随手拍视频的习惯。因此,创建并运用“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举报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条件已经成熟,让全体市民参与交通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共同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新局面。
建 议:
第一,开发并运用 “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由交警部门牵头开发“随手拍”小程序,市民下载注册后发现交通违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随手拍”小程序传到交警部门。“随手拍”小程序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市民使用习惯和可操作性。例如在“随手拍”中启动照相或视频功能后,能自动标识时间和地址,以便于后台能明确识别并派单处理。系统启动派单功能后,投诉者和处理者均能随时跟踪事件处理情况等,并在处理完成后,将内容自动反馈给投诉者。另外对于一些重复或无效的“随手拍”内容,系统能够自动筛选识别,以减少重复劳动等。
第二,有效分类处理“随手拍”内容。针对市民“随手拍”,交警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处理中心,将涉及部门和镇街都囊括其中。处理中心负责全面跟踪和处理“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系统的运作和后续的处理,接受市民的各种投诉和举报,并根据属地管理和职能分工的要求与各职能部门、镇街园区建立密切的联系,实施有效跟踪。
第三,对市民的有效投诉,进行奖励。“随手拍”小程序开发的目的是发动市民广泛参与到交通精细化管理中来。针对那些积极参与“随手拍”的市民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对于在排查重大交通安全隐患、举报重大交通违法行为做出贡献的“随手拍”市民给予大力宣传和奖励,鼓励市民在参与交通管理。
交警支队
致公党东莞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提案《关于开发、运用“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的建议》收悉,现根据我支队的相关职能,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发并运用‘随手拍’东莞交警APP小程序”的建议。按照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体方案,以及依据公安部第157号令的有关规定,我支队于2020年4月制定了《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机制总体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将在“东莞交警”微信公众号开发建设交通违法举报工作平台,并已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技术公司开发举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小程序,目前该小程序的开发、调试、与公安网对接等工作已进入尾声,即将进入测试阶段。提案中的相关功能建议均已在目前正在调试的小程序中实现,如自动识别时间、地点,向投诉者反馈、被处罚者申诉等。
二、关于“有效分类处理‘随手拍’的内容”的建议。上述《方案》中,已明确将成立交通违法行为举报中心(即处理中心),负责对市民举报的交通违法照片、视频进行初步审核及分类处理。对于经初审后符合处罚标准的照片、视频,将及时转发给事发地交警大队跟进处理;对于不符合处罚标准或超过处罚期限的照片、视频,及时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反馈举报人。举报中心还负责定期对登记的案件进行汇总、分析,对比较突出的交通违法问题,以及举报机制运行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关于“对市民的有效投诉进行奖励”的建议。对举报成效突出的市民,我支队拟综合运用互联网、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重大活动现场(如“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等方式对市民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借鉴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探索研究在我市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举报物质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