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在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入园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初步缓解。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我市学前教育仍为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幼儿园学位数与幼儿入园需求尚存在较大缺口。据市教育局统计,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市现有幼儿园总数为1171所,幼儿在园数为364816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7所,幼儿在园数为73015人;民办幼儿园967所,幼儿在园数为291801人。另据市公安局统计,近三年来我市新增户籍幼儿总数为423003人,这里还不包括大量非莞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需求。作为一座人口近千万的新一线城市,我市幼儿园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尤其是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量缺口巨大。当前,我市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对滞后;三是幼儿教师待遇不高、压力大、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四是条件好的民办幼儿园收费高,难以惠及普通家庭;五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师资配备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及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随迁子女涌入,必将造成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出现严重失衡,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象会更加突出。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应对幼儿入园高峰问题已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    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切实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水平,合理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对学前教育发展重点项目予以补贴和奖励。努力健全和完善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将生均经费拨款范围逐步延伸至经教育部门认定的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社会力量及民间资本举办普惠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加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各街镇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切实承担起本区域内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力度。强化政府主导,依法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严格按照教育部《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结合城镇化进程、二孩政策、人口密度及变化趋势等因素完善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根据人口增长趋势科学预测增量工程的量化指标,切实缓解人口政策调整后面临的新一轮幼儿入园矛盾。一是把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作为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移交使用工作,将已建和新建的小区配建幼儿园无偿移交给政府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流失。二是积极扩大镇街园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将农村幼儿园用地统一纳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和满足幼儿园合理用地需求,鼓励和推进村集体办园的积极性。三是多措并举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将城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办园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支持、鼓励集体与社会团体举办公益性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难题。利用闲置的国有、集体资产改建幼儿园。探索公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办园,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用人机制等多元办学改革,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确保适龄幼儿平稳入园的需求。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