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世界制造业名城,外贸重镇,是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外贸制造业约占东莞制造业的40%,另60 %企业中又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外贸制造业的关联上游企业(原材料制造商),外贸企业去年的出口额达8628.78亿元,这些企业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梁维东书记在今年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制造业是东莞立市之本和发展之基。而从前述可知,很明显,外贸制造业又是我市制造业的重中之重。如我市外贸严重下滑,必将对我市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造成极大影响。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尤其是欧美疫情暴发后,海外客户突然取消订单或延缓订单从而导致外贸企业货物出口受阻,产品积压严重,货款回笼困难,经营资金紧张。不少外贸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有的已倒闭,有的已停产放假或准备停产放假,现外贸圈流行一句话:内销企业哭上半场,国外客户哭下半场,外贸企业哭完整场,这正是当下外贸企业的真实写照。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海外疫情尤其是欧美疫情得到控制,市场需求一定会恢复,外贸企业一定会得以重振,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这些企业平安渡过危险期。虽然,为了帮扶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广大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几乎是针对第一波国内疫情制定的,而基于第二波海外疫情,我市至今鲜见有专门针对外贸企业的帮扶政策出台,而已出台的国家政策又主要以着眼将来、显效慢、较宏观的刺激手段为主,而且有些政策存在落地难的问题,比如国务院于3月31日出台的政策提到鼓励银行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产品,而实际上由于前述政策属倡导性非强制性,不少银行放贷还是喜锦上添花或以抵押贷为主,有银行更是提出对外贸企业审慎放贷,再者,去年整顿民间借贷,这使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时下对于我市外贸企业而言,最紧迫的是怎么解决“断粮”问题,怎么活下去,他们最需要的是能“止血输血”、能“救命”的精准救助,可见,对我市外贸制造业进行救助已迫在眉睫,故提出建议如下:

  
建    议:
  1、对于国家、省及我市已出台的各项针对疫情的帮扶政策措施必须坚决落实执行;

  2、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对外贸企业停工停产期间的员工工资给予部分补贴;

  3、借鉴上海市做法,协调中国信用进出口保险有限公司为外贸企业提供货物出运前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障企业减小因客户以疫情为由取消合同,造成货物积压的风险;

  4、借鉴上海市做法,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并与前述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保单融资服务;

  5、基于外贸企业的租金、员工工资压力大,虽然政府出台了租金、社保及税费的减免延缓政策,但这主要是针对第一波疫情制定的,且期限短,一般为两个月至半年不等,外贸企业受第二波海外疫情影响严重,故建议以上减免延缓措施延续至海外疫情基本结束为止;

  6、鉴于疫情会大概率引发国际商事纷争,故相应的维权费用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7、鉴于疫情当下,会有不少外贸企业停工停产,从而可能引发大量劳资纠纷,因此相关部门处理纠纷时,应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尽量协商解决;

  8、鉴于外贸企业的海外客户大多暂停付款,从而对外产生债务,有些债权人难免会诉讼维权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要求法院查封冻结外贸企业财产,这样一来,一旦海外客户付款,也无法用于企业运营,加大企业倒闭的风险。虽然省市两级法院已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慎用强制措施之规定,但这些规定主要适用于执行阶段(而非诉讼阶段),且向防疫物资企业倾斜。故建议法院对外贸企业慎用财保措施,即使用,也尽可能“活查封”企业固定资产,不宜冻结企业账户。


提案者: 韩远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