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是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服务业产值超过一半来自夜间经济。北京的三里屯、后海,上海的新天地、衡山路,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长沙的歌城,成都的宽窄巷子等已成为当地夜间经济的“金名片”。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要素”,夜间经济已成为享受生活、刺激消费的“新动力”。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由此可见,发展夜间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各种设施利用率提高、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扩大消费、增加税源、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从投资驱动型逐渐向消费拉动型转变,而夜间经济正是激发新一轮消费潜力升级的重要抓手。“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升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现阶段,迫切需要的就是如何创新我市城市管理在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突围,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建    议:
  (一)尽快编制我市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与政策,与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商业规划等有机衔接,合理确定我市夜间休闲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市场自发力量难以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对发展夜间经济要有长远视野,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指导性、规范性的文件,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实现夜间休闲经济产业的集聚化、特色化、规模化,构建共享型发展环境。充分挖掘我市夜间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实现夜间经济与我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体现东莞的文化底蕴,打造我市特色品牌,为市民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

  (二)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提升配套服务,创造便利的产业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运输系统,适时延长公共交通夜间行车时间,人性化设计夜间交通出行,全方位支撑夜间经济发展。加强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提升;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要加强监管,为产业良性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借鉴国内外诸多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经验。一方面要鼓励街道、社区、商家用足用好政策,打造餐饮夜间经济的新业态;另一方面要着重打造特色商圈,满足大众的夜间消费需求。

  (三)针对夜市经济,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自发性夜市进行引导,对于适合发展夜市的区域采取鼓励发展和扶持建设的态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夜市区域和确定管理标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夜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满足市民的生活消费需求。根据区域特色,激活夜间文化消费,带动一批文化沙龙、影剧院、美术馆、24小时阅读空间发展,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

  (四)以试点示范、树立标杆,发展夜间经济。鉴于我市部分商圈发展夜间经济的硬件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且已存在多年,可选择部分商圈引导他们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帮助他们优化、转型、完善、提升,打造我市消费新亮点。加强夜间经济的科学管理、精准服务。鼓励利用大数据分析我市夜间经济的消费需求,给目标客群画像,最后得出目标群体定位。“互联网+夜间经济”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利用阿里巴巴、大众点评等平台发布“夜间经济”地图,通过口碑平台开展线上活动宣传,促进用户线上餐饮选择,扩大我市夜间消费知名度。

提案者: 殷毓德

交通局

殷毓德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鼓励和推进我市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业态的建议》提案收悉。该件为分办件,分别由市商务局、城管局、发改局、文广新局、交通局及市场监管局办理,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现答复如下:
  我市自2014年开始经过两轮公交资源整合后,目前已建立五大公交运营片区(城区、滨海湾、松山湖、东部、水乡),并形成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公交运营体制。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公交企业6家,包括国有全资的1家(东莞巴士公司,含直属的东部分公司),由东莞巴士国有控股的4家(城巴公司、小巴公司、滨海湾公交公司、松山湖公交公司),由市交投集团国有参股的1家(水乡新城公汽);公交车6348辆,公交车纯电动化率达100%;公交线路460条,其中, 接驳轨道交通2号线的有141条,接驳穗莞深城轨、莞惠城轨的分别有81条、40条,跨市公交线路的有19条(广州的8条,深圳的6条,惠州的5条),部分跨市公交线路可直达毗邻市地铁站;结合市民出行特征,我市目前约有35%的公交线路末班车发班时间晚于21:30,其中,有7条接驳轨道交通2号线的公交线路末班车发班时间为23:30。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公交服务质量,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总体部署,通过委托第三方编制机构,以手机推送数据、公交 IC 卡、GPS 数据、车载客流检测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为信息支撑,通过分析客流特征和公交覆盖薄弱区域,研究制定线网优化方案,优化内容包括线路的具体走向、运营时间段、发班间隔。目前,城区片区(含莞城、南城、东城、万江、石碣、高埗)的线网优化方案已进入报批阶段,将于批复同意后组织实施;水乡片区(含道滘、望牛墩、洪梅、中堂、麻涌)的线网优化研究工作已于6月份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片区需求调研工作,预计年底前可完成项目的初步成果;松山湖功能区(含松山湖、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于7月28日确定了项目编制机构,近期将启动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另外,滨海湾和东部片区的线网优化研究工作初步计划在明年起启动。
  对于提案中提出的“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运输系统,适时延长公共交通夜间行车时间,人性化设计夜间交通出行,全方位支撑夜间经济发展”建议,为确保公交资源更精准服务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接下来,我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我市有关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结合市民出行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不断优化公交线路运营时间,统筹研究开行与我市夜间经济业态相适应的特色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殷毓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和推进我市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业态的建议》(第20200091号)已收悉。经研究讨论,我单位回复意见如下:
一、我市文旅体行业夜间经济情况
与我局相关的夜间经济主要涉及旅游、娱乐、演出、网吧、健身等行业,以上行业消费行为具有夜间消费较活跃的特点。总体来看,我市文化旅游总体呈现稳步发展的特点,营业收入规模逐步扩大,经营主体呈现增长态势,规模在全省地级市排名前列。2019年东莞市共接待游客4748.61万人次,同比增长7.10%;旅游总收入574.16亿,同比增长8.46%;接待过夜游客2301.64万人次,同比增长5.27%。充分反映了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市民对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
二、促进夜间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培育开拓演出市场。我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秉承“低票价、高品质”的原则,坚持“文化惠民”的方针,力求让市民花很少的钱,就能欣赏到高品质的舞台艺术演出。东莞玉兰大剧院开业运营至今共组织演出2000多场,平均每星期有两场以上的演出,吸引了超过200万观众走进剧院,并先后推出“打开艺术之门”、“市民音乐会”、“绽放的玉兰”系列公益演出,最高票价仅为100元,最低票价20元。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娱乐的多元化和时尚化的要求,夜间产品和服务也在加快升级和迭代,不断地融入新技术和新内容,迎合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比如网吧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超过30%的网吧将餐饮、图书或电竞等业态导入网吧经营场所,催生新的经营模式;歌舞娱乐场所也抓住消费者分享的内在需求,引入唱歌分享和好友互动等社交元素,将KTV服务迭代到更新的水平。
    (三)加大产业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繁荣,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相关行业也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将产品和服务从线下连接到线上,拓展销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比如大麦网、中国演出票务网等网站售票量快速增长,逐渐取代传统购票方式。新技术与文化产品的融合,提升了文化表达的效果,增加了文化产品的魅力,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比如VR、AR技术在网络游戏方面的应用,改变了网吧玩家传统游戏的方式,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全域旅游风情小镇、文化特色旅游村创建工作,以创建促提升,打造更加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特色村,释放旅游产品夜间消费潜力。一是梳理我市成熟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出麻涌水乡美食休闲之旅、莞香文化之旅、茶山古村文化之旅、石排红石古镇休闲之旅等四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指导清溪镇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指导寮步镇陈家埔村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组织开展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荐工作。二是利用东莞制造的地位发展工业旅游,抓住游客对工业生产的兴趣点,以知识普及、趣味体验、产品购买等为内容,带动购物、住宿、餐饮等夜间消费。三是挖掘民宿消费亮点,扎实推进我市民宿管理工作。鼓励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民宿,促进村民就业、增收,带动文创与乡创的融合发展,让村民共享成果,助力广东省乡村振兴。四是出台《东莞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打造“一心四区”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重点谋划五大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推出更多更好的文旅体产品促进行业振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办好体育活动和赛事。繁荣夜间经济,体育是重要的一环。2020年,我局支持宏远队成就CBA十冠王,东莞女篮在省联赛中勇夺三连冠,进一步擦亮东莞“全国篮球城市”名片,提升全国篮球城市品牌影响力。举行东莞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暨2020东莞时尚运动节,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特别设置了多个时尚潮流运动与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从8月8日开始持续进行到10月,滑板、街舞、飞盘、电子竞技、啦啦操、滑冰、冰球、气排球、桥牌、轮滑共十项精品赛事,让市民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提升市民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充分利用好承办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契机,将文化、旅游、体育紧密融合,精心策划,传播和展示东莞城市形象,促使我市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人群越来越多,迸发体育夜间消费活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支持玉兰大剧院举办第七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以世界经典剧目为亮点进行国内外优质音乐剧展演,营造音乐剧消费氛围。联合旅游协会、旅行社等团体,策划符合大众喜好的“观剧+休闲娱乐”项目,吸引珠三角甚至是全国的观众前来东莞观剧之余,到东莞各景点、文化地标等场所游玩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助推夜间经济发展。
(二)丰富旅游夜间消费供给。引导我市A级景区开展夜间观光活动,如常平隐贤山庄灯光秀、麻涌华阳湖景区的光影水秀等,丰富夜间观光活动,延长游客在莞停留时间。
(三)推进行业融合发展。支持文化、旅游、体育、餐饮、购物等领域的企业结成“异业同盟”,如探索推出“体育赛事+酒店住宿”“文化演出+酒店住宿”“景区演出+酒店住宿”等联票等产品,推动相关行业共同繁荣发展。
(四)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引导33小镇、万科769、鳒鱼洲等文化创意产业园优化夜间消费环境,扩容提质,打造综合性文旅消费聚集地,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五)加强活动宣传推广。大力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产品与服务,利用官网、官微等官方宣传平台,同时借助各类主流媒体和“粉丝量”大的自媒体的力量,向市民游客介绍夜间特色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营造人人参与的夜间经济气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场监管局

殷毓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和推进我市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业态的建议收悉,我局作为分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我局坚决落实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开展突出问题治理,强化社会共治,我市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
一、持续强化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飞行抽查。以风险分级管理为基础,结合抽样检验、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线索开展监管工作,切实强化餐饮单位在责任落实、人员管理、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贮存、清洗消毒等各项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的执行效果。组织开展餐饮环节行业规范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举报投诉、舆论媒体关注的食品和餐饮服务提供者列为重点抽检对象,重点打击餐饮环节购进使用的辣椒制品、调味品添加苏丹红、罗丹明B等物质,火锅底料添加罂粟壳等物质,凉茶添加药物及其他违禁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
二、持续引导食品摊贩规范经营。食品摊贩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严格按照《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规定,强化我市食品摊贩管理,通过报请辖区政府划定集中摆卖示范区、实行食品摊贩登记等方式,督促引导食品摊贩规范经营。同时,组织夜间巡查、网格员巡查、抽样检测等手段,严厉打击食品摊贩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确保食品摊贩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目前,我市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38个,核发食品摊贩登记证453张。


商务局
殷毓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和推进我市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业态的建议》(提案第20200091号)收悉。根据市府督查室的安排,由市商务局等单位分办,现结合我局职能实际,回复如下: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措施与成效
(一)结合“乐购东莞”品牌,举办专场活动。以“乐购东莞”品牌活动为主线,市镇两级联动,联合行业协会与各大电商平台,通过消费券、折扣优惠、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等形式,积极组织夜消费促进活动。4月23-26日、5月17 日、5月9-15日、6 月18日多次举行乐购东莞主题线下活动,组织我市各大商业综合体举办购物嘉年华活动,组织了零售、汽车、餐饮、电商等行业协会和重点商贸等企业参与活动。8月14日启动第三季度线下活动“东莞之夏”、“东莞味道”, 8月14日至8月16日期间,连续3天打造东莞之夏、东莞味道、夜经济消费体验主题嘉年华活动,以美食、汽车、零售、夏日饮品为主题,让市民一站式“吃喝玩乐购”,营造夜经济、夜生活、全领域的消费氛围;8月19日结合“中国医师节”,城市促消联盟发起多重精彩优惠,致敬最美医护人员。
(二)鼓励镇街开展特色夜消费促进活动。省商务厅于2020年8月6日启动广东省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市商务局高度重视,下发相关文件,鼓励各镇街(园区)参照《2020广东省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工作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开展特色夜经济暨暑期活动,形成我市夜经济消费导览图,在全市开展“夜市、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秀”等夜间消费专题活动。目前,已有部分镇街开展了特色的夜经济活动,如石龙镇结合 “这!就是街舞”、“乐队的夏天”综艺节目热点,开展“夜IN石龙”夏日街头活动;万江街道联合万江微商城推出乐购东莞·商贸万江“粤夜粤精彩”活动;黄江开展时尚夜之少儿才艺大赛决赛+星光荧光跑活动;石排镇动员汽车4S店等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推动夜间购车;寮步镇配合三人篮球赛事,在万润外广场设立了啤酒文化节。
(三)大力推广和支持“寻味东莞”。加大“寻味东莞”美食品牌推广和宣传,重点推出“寻味东莞”吃货旅游线路,创意策划“寻味东莞”美食地图和攻略,举办“寻味东莞”美食节庆活动。鼓励行业协会、企业与媒体深入合作,讲好东莞味道的故事,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力。同时,支持东莞市餐饮行业举办“东莞盛宴·钻石名菜”、招牌和地标美食等评选活动,保护和传承东莞老字号。重点优化提升莞城新光明市场、东城万达金街、南城银丰路食街、南城富民美食街、桥头羊肉美食街等美食街区,积极引导非遗美食、传统老字号餐饮等发展。
二、下来落实提案建议的计划措施
(一)鼓励打造夜经济特色集聚区。鼓励条件成熟的商圈、综合体、街区,如第一国际商圈、鸿福路商圈、西城楼商圈、碧桂园33 小镇、工农8 号、下坝坊等,引进“深夜食堂”“深夜书店”、文创零售、网红民宿等夜间消费新业态,以及增加灯光秀、演艺秀、夜间游船、船坞美食体验等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商圈夜消费集聚区。
(二)及时更新完善夜经济消费导览图。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促进商业消费,呈现东莞各地夜消费亮点,督促各镇街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夜经济消费导览图,围绕夜市、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和夜秀等,以步行街、综合体、商圈为载体,向消费者推荐当地商业零售、餐饮美食和娱乐游玩夜间消费集聚区、夜间消费地标和网红打卡地等特色亮点。
(三)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一是鼓励企业发展场景式体验店、无人超市、无人餐厅、餐饮机器人、社交电商、移动电商等零售新模式;二是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开设深夜营业专区和“深夜食”等特色餐饮街区,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商场、购物中心、餐饮店铺等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夜间推广、打折让利等活动,促进夜间经济消费;三是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加大24小时便利店建设布局,提升夜消费便利度。
以上答复,供参阅。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发展和改革局
尊敬的殷毓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和推进我市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业务的建议》(第20200091号)收悉。经研究,我单位回复意见如下:
  一、统筹推进促进消费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为加强对促进消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东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以战时状态成立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指挥长,下设消费与市场调度组,密切监测研判社会消费形势,推动落实拉动消费复苏的扶持政策举措,促进消费结构和模式升级。我局牵头制定了《东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东府办〔2020〕19号),以加快完善促进居民消费体制机制,持续扩大消费,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我市消费形势总体情况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各镇街(园区)连续大力开展“乐购东莞”促消费活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好转态势进一步巩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5个月改善。今年1-8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1.87亿元,同比下降11.1%,降幅比1-7月收窄1.4个百分点。批零住餐行业活动明显恢复,1-8月限上批发业下降2.2%,降幅比1-7月收窄0.9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下降8.8%,降幅比1-7月收窄1.5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下降38.6%,降幅比1-7月收窄4.3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下降12.3%,降幅比1-7月收窄3.5个百分点。
  三、我市夜间经济协调发展情况
  夜间经济不仅是消费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延展,还包括消费空间的营造、升级和拓展。目前,我市形成了商圈综合体、夜生活集聚区,小店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其中,商圈综合体和夜生活集聚区对夜间经济集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圈综合体是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场所,通过其强大的辐射作用成为聚集人气的保障。民盈?国贸城、汇一城、海德壹号广场、星河城、十三碗、万达广场、世博广场、金月湾广场等商圈涵盖了国际时尚、儿童体验、特色餐饮、娱乐运动、文化艺术、医疗服务和主题街区等多元复合业态。大大提升了东莞的整体形象、拓展了商贸业态、丰富了市民生活,同时在税收、创造就业和繁荣商贸流通等各方面对东莞有大的贡献,对增强东莞城市综合实力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和辐射效应。
  夜生活集聚区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的重要抓手,是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碧桂园广东33小镇、工农8号、下坝坊、华阳湖创客坊、囍舍、虎门不夜天、新光明市场等夜生活集聚区近年来加速发展。打造成集合艺术家、手艺人工作室、艺术展策互动空间、音乐人交流创作空间、专业舞蹈空间、文创产业办公、美学新零售、休闲餐饮及消费升级空间的文化创意街区。成为东莞白领、文艺青年文化休闲,夜间“打卡”的热点。其中下坝坊更是有着东莞田子坊、东莞鼓浪屿、东莞798的称号。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鼓励各镇街(园区)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和管理,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有一定夜间经济基础的镇街(园区)新建、改造提升酒吧街、餐饮街,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商圈。鼓励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二)鼓励行业自律,成立市夜间经济行业组织。支持成立市夜间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组织,促进行业国内上交流合作,引导行业自律发展。
  (三)鼓励夜间延时经营。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加大24小时便利店建设布局。鼓励商场、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在店庆日、节假日期间开展“不打烊”等夜间促销活动。
  (四)加强行业研究,支持夜间经济相关智库发展。支持行业组织、高等院校、智库机构等夜间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通,培养行业专业人才,编制发布夜间发展报告。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您对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期待与您共同推动和见证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新篇章。


办理单位: 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展和改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