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人格品性、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为根本任务。

  但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数带着功利性,重智轻德,思想品德教育弱化走样,素质教育滞后,忽视意志毅力、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攀比奢华、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明晰教育的宗旨和使命,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积极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优良品德,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首先要从道德教育出发,立德树人,抓道德回归、提高,抓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教育抓不好,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导向,加大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补齐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短板,使我市教育顺应“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发展需要,构建“品质教育,学在东莞”的教育格局,办社会满意、市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推动我市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建    议:
  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政府主导是关键,政府的意志是推行质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把深化素质教育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快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作用。针对素质教育痛点和难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

  二、健全德育机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使德育工作规范化。学校应树立正确办学思想、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消除浮躁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严肃教风校纪。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德育教师队伍的道德意识,加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调动德育工作的积极性。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规范中小学生的言行,教育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三、把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教育结合起来。现代学生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发展、健全品德人格的培养,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情感教育、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维护、心理行为问题矫正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四、制定德育标准及测评方案。落实德育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制定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主要准则的德育标准,制定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方案,充分体现德育的精神和要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劳动实践、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良好习惯、自强自立等。

  五、推动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和深化德育的重要途径。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传承优秀道德文化为根本,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通过诸如爱国仪式、研学旅行、课外兴趣、夏令营、珍惜资源、环境保护、爱心公益、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素质提升。

  六、构建共育机制。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需要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譬如加强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引领、指导作用。只有形成合力,相互配合,联手推动德育工作,协同育人,才能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育人环境,共同完成德育工作。

  

提案者: 邓雪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