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已连续三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的控烟工作却进展缓慢,而我市目前未对公共场合控烟立法,是通过处罚等强制措施落实、推进控烟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政府通过明确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相关要求,并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方式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而随着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整体公民素质的提升,公众普遍认识到“吸烟危害健康”并非仅仅广告宣传,而是得到科学确认的事实,吸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吸烟者多种疾病,且二手烟不仅导致非吸烟者被动吸烟,呼出的二手烟更携带病菌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控烟工作在医院、学校等场所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是处于一种公众自觉执行的状态,但在其他相当大部分公共场合,如酒楼食肆的“禁止吸烟”标志被视若无睹,即使向工作人员投诉亦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确实与没有立法导致惩罚机制无法实施有直接关系。因此,建议我市通过加快公共场合控烟立法工作,使控烟工作有法可依,切实提升控烟效果,提升东莞城市形象。
建 议:
目前全国制定地方性控烟条例的共有20个城市,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均有,四个一线城市均已制定地方性控烟条例,新一线城市中亦有杭州、天津、青岛、武汉已出台地方性控烟条例,我市可通过学习以上城市在制定、执行地方性控烟条例中的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加快制定适合东莞的地方性公共场所控烟条例。
1、通过立法,明确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不留死角,杜绝二手烟在室内循环,危害公众健康;明确部分公共场合,如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室外控烟的范围。通过明确控烟边界,提高执法的效率。
2、通过立法,明确控烟执法责任部门,成立以卫健局、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安局及教育局等为主的控烟小组,细化各层级管理职责,切实将控烟工作纳入其工作范围并执行考核。
3、通过立法,明确公共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相关宣传、劝阻消费者(公众)吸烟的责任,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控烟责任可切实被落实、执行。
4、通过立法,给青少年成长营造无烟环境,明确严禁对18岁以下青少年售卖香烟等烟草制品的管控,杜绝青少年烟草来源,降低青少年在成长发育期所受到香烟的诱惑及伤害。
5、通过立法,明确相关处罚规定,提高控烟处罚额度,扩大控烟处罚范围,将逃避、对抗控烟执法的行为纳入失信名单,从而提高吸烟者及未能切实执行控烟条例的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违法成本。
6、在提速控烟立法的同时,加大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控烟教育力度,通过深入浅出的宣传资料,持续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等场所开展校园控烟主题教育;同时,在公共场合巡回开展社会控烟主题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公众认识吸烟的危害,人人从我做起,全社会携起手来,主动远离烟草,营造清新的校园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让更多人共享清新、健康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