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市起家的法宝,近年我市的营商环境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一直都是我市的骄傲和优势。

  2000年以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注重于城市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完善;2015年,入选全省唯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其后在质量导向外贸促进体系、加工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等改革上积极探索,试点经验获商务部等13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2017年,我市部署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开展服务型制造、加强产业链整合等,部分经验被“省实体经济十条”吸收;2018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东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从八大方面提出了38项改革任务措施,以期形成以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高端经济要素的新局面。

  我市过去优化营商环境,在硬件设施改善后就主要在政务服务、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如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领域不断提升突破,用制度来控制防止懒政、拖拉、不作为等行为,并且效果良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辅相成,紧密相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体现之一,目前经济形势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各城市都在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来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来留住企业留住人才。我市营商环境基础好、起点高,更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保持优势,并且需要往深层次探索,需要通过提高基层人员工作人员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来优化营商环境。

  很多基层工作人员长期在一线从事基本的工作,习惯用旧思维做重复的工作,对国家政策变化、行业形势不清楚,专业知识更新慢,从而在对企业服务时很难提供准确的政策咨询和解答,从而影响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尤其是在环保检查、治污治水、减税免税、财政监督等事项办理时,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在企业咨询、政策解答时都很难给予准确又符合实际的回答,如很多中小企业在应对环保问题时特别需要一次准确的、明了的答复:我这个企业哪些地方不达标?如何整改才能达标?而相关工作人员却只能含糊。有人调侃我们东莞与深圳基层工作人员能力的差距是小学生与大学生间的差距。
建    议:
  1.对基层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最好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政策把握能力,一是能准确为企业答疑解惑提供高质量服务;二是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更好地利用政策服务企业主体;

  2.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行镇街间交流轮岗,尤其是城区与镇区交流,通过交流相 促进共同提高;

  3.定期组织部分基层业务骨干到深圳相关对等单位学习参观。

提案者: 黎小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