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市委关于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规划建设模式成为时代发展需求。受相关资深专家对新时代城市发展思路的启迪,结合东莞的实际,探索实施“高架城市”方案,可有效破解城市交通拥堵、人居活动空间短缺、城市空气污染等当代城市“综合征”,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滨海湾新区提供解决方案。
一、背景
高架城市方案是以“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理念,提出了人类活动高架空间、交通运行地面空间、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的三层式空间结构模式。
滨海湾新区地势低洼,存在较厚软土,采用传统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如造价高、开发周期长、容易产生内涝等。
二、 高架城市方案的特征和优势
(一)将地面整体建设为城市基础功能层,主要用于构建公共快速交通网络及停车场。整个地面层作为城市交通层,承担地铁、汽车交通和停车场等交通枢纽功能。地铁功能改由地面层轨道交通替代。除轨道和汽车交通路面以外的地面空地全部建设成停车场,采用智能导停系统。城市高架及其下面构建的地面交通系统,可以避免交通工具遭受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影响,彻底实现全天候无干扰城区交通,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也是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最佳交通环境。
(二)隔空构建各类建筑和高架路网,形成人居活动空间。通过高架路面建设,将人居活动空间上移到高架路面,以城市整体高架形成的路面基准作为城市规划的地面标高。高架路面设置人行步道、自行车骑行线、绿化景观及休闲活动设施等,连结各类建筑,形成公共空间。实现以人造空间换取地下空间,高架路面或顶部继续还土复绿、保持农业生产,彻底实现人车分流,最大限度地使人居活动空间融入生态环境的现代城市建设目标。
(三)汽车尾气自然抽放或收集系统。利用高架结构归集汽车尾气,通过高架结构路面(也即地面交通的顶棚)布设孔道,沿高层建筑墙面安装的高空排气通道,利用管道上下温差形成的驱动力(负压),将地面交通排放的汽车尾气排放到高空或收集处理。首创了城区汽车尾气垂直自然高空抽放或收集处理,对降低城市雾霾、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污染,净化人居活动空间的空气,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具有重要作用。
(四)兼顾实现城市管廊功能。利用高架人行路面结构的底部空间,采用吊顶式顶棚结构布设综合管廊,将建筑物内的给排水、煤气配套工程管线和电力、电话、有线电视、智能外线设置等置于悬挂在高架人行路面顶棚的综合管廊内,形成装配式管廊结构。
(五)兼顾实现海绵城市功能。通过高架人行路面设置雨水缓冲、疏导排放系统,与地面层相结合,实现降雨全部自流式排放或存储,真正实现海绵城市功能。
(六)装配式条块化高架人行路面施工模式。可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条块化组装施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高效、安全与绿色建造战略,营造高品质、低碳化的建设施工模式。
建 议:
在滨海湾新区探索实施城市建设新方案,开展“高架城市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研究。该方案通过“地上人类活动空间”、“地面交通系统空间”和“地下基础设施空间”的三层式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形成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上移、不利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下移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为有效破解城市交通拥堵、人类活动空间短缺、城市空气污染等当代城市“综合征”难题提供新的思路。这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东莞模式”和探索世界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