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东莞经济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消费品市场规模实现巨大突破。2019年前三季度,我市消费市场继续稳健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7.28亿元,同比增长8.2%,比1978年增长接近1100倍。
  二是消费品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形成民营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并存的共同发展局面。大量外资零售商业逐步打开东莞的大门,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现代经营理念。
  三是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3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24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8元。收入提高,为居民消费创造条件,推动城乡两级市场迅速成长。
  四是商品市场成交规模不断扩大。由简单的集贸式市场发展成专业化程度高、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商品种类丰富的交易市场体系。
  五是商品消费结构跃上新台阶。商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短缺、限量逐步向商品丰富,品种繁多,供给充足发展,消费需求实现了由卖方转向买方,消费结构由满足基本需求型逐步向高档型和享受型转变。
  六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一方面,网上商品零售增长迅速,网络零售作为飞速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正极大地改变着消费品市场整体发展格局,传统实体积极转型调整,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商业综合体异军突起,截止2017年末全市符合统计标准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共21家,占全省数量的13.5%,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品市场,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撑。
  但是,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传统商贸产业面临的困境也日渐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空间受到冲击。电商行业争夺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对传统商贸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传统商贸行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品牌意识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营销渠道狭窄、高附加值服务相对缺乏、价格战恶性竞争等问题,企业利益的获取受到限制。
  二是运营风险较大。传统商贸企业一般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维持正常贸易业务的开展,也需要以赊销预付的经营方式向上下游相关企业打款,这就使企业的活动资金两头全部在外,不但限制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导致上下游相关企业运营的风险都向处于中间环节的商贸企业传递,店铺物业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政策扶持效果欠佳。虽然近年中央、省、市相继出台关于促消费、稳增长工作部署的政策措施,但扶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商贸企业的政策获得感较差,特别是中小商贸企业对降成本、降税费的需要仍然较为迫切。


建    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三区”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传统商贸产业必须抢抓“三区”叠加重大机遇,顺应消费升级潮流,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优势。同时,推动商贸产业转型发展,应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政策、规划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引导,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需求的商贸流通网络。不断拓展新型商品交易形式和经营空间,提高市场吸引力和集聚力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设定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保证商贸企业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能够实时落地,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和“改革红利”。发挥财政资金、贷款优惠和税费减免等政策的杠杆作用,为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是持续举办活动。加强组织各行业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在各大节假日联动企业和各区政府开展促销活动,拉动客流和销售额均实现增长,在全市范围营造良好购物氛围。

提案者: 叶耀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