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工信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其在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得到提升发展。
  一、当前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育扶持文件空缺,存在扶持政策洼地。从2013年国家出台促进“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深圳、天津、厦门、上海市等全国多市地均出台培育政策,从一次性奖励、双创大赛对接等多个方面,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而我市目前官方文件仅仅停留在概念表述上,并未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育扶持政策,这也直接制约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二是国家级认定企业空缺,与我市经济体量不匹配。经过多年的培育扶持,2019年年中,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48家,广东省22家,其中,东莞数量为0家,与我市超万家规上企业数量并不匹配。
  三是培育主体定位不清,专精特新后备梯队家底不清。当前我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为94家,但是广东省也并未出台专门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政策,这批企业主要市根据省高成长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筛选及认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在门槛、条件、扶持方向等均非完全对应,这既导致我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一直无法得到国家的认定,也导致我市培育主体定位方向存在漂移,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或后备企业梯队(对照国家认定条件尚存一至两个条件不达标)不清。
  二、 培育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000万家,我市民营登记注册户数达119.04万户,规上中小微企业9747家,存在小而不精、多而不强的发展问题。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融资等方面处于劣势,在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在市场竞争中与大型企业角力抗衡处于弱势地位。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思路,创新发展、出奇制胜,通过做强做精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建    议:
  一是制定出台市级培育扶持政策,强化引导及申获预期。以国家扶持政策为纲,参考先行城市的先进经验,制定市级扶持政策。既要参考现行城市的做法,也要结合企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政策制定中企业家群体参与前置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商会、行业协会和学会等社会组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其政策制定参与度,制定符合本市实际的扶持政策和认定标准。同时,针对部分扶持政策规则复杂、审批流程长的问题,简化企业申报的流程和材料明细,减少政府部门的政"自由裁量权"。扶持政策要强化企业申获预期的确定性,避免牵涉过多指标,同时,杜绝扶持资金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打折扣。

  二是结合国家省级认定条件,创建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一是继续按照省工信厅的认定条件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组织认定,夯实培育扶持企业数量基础。二是是通过研究国家工信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标准和广东省工信厅的认定标准的异同,对比我市存量企业的实际水平,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以国家级认定为纲、省认定为引的市级认定标准,并以培育扶持为导向,制定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三是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进行分类管理,从事近中远期规划明晰培育部署并有序实施,推动相对成熟企业对标国家级认定标准有针对性补强关键环节,通过成熟一批带动一批,为以后更多企业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奠定基础。


提案者: 杨敬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