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2014年开展“机器换人”以来,我市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以松山湖为中心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集群。虽然我市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制造业在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业机器人大多数停留在“螺丝刀”工厂阶段,系统集成主要用在3C、注塑、打磨抛光等低附加值产业,很难进入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高端产业。
为弄清楚制约我市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先后走访了拓斯达、李群自动化、成佳线缆、亿鑫丰、本润机器人、固高科技、大族粤铭激光、南兴木工等一批智能制造设备商及基础零部件供应商。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产基础零部件整体质量不稳定,故障率比较高,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使用方对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信心不足,转向买国外同类产品。二是基础零部件可靠性检测标准与评价规范不全。三是国产基础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还较为缺乏核心竞争力,低价竞争较为普遍,劣币驱逐良币。四是缺乏有效监管手段,虽然在工业机器人安全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监督抽查,但在可靠性及寿命上目前处于没有标准、没有手段进行监管。
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导致国产工业机器人价格倒挂,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系统集成普遍使用的滑块导轨丝杆,仅珠三角每年的市场容量就超过200亿,CO级导轨丝杆对中国禁运,C1级能买但长期缺货,交期非常长。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技术领域仍亟待突破。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我国智能制造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建 议:
1、加强政府引导,可采用类似“机器换人”的方式,对使用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企业予以一定的补贴,这样可以给国产核心零件生产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实践运用经验及试错机会。
2、加强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可靠性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的技术研究,加快制订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专用电线电缆、系统集成滑块丝杆导轨等核心零部件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和评价规范,为其可靠性质量提升提高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数据支撑。
3、充分发挥省市质检检测能力,组织开展区域内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的性能验证比对,建立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认证体系,传递上下游信任。
4、开展质量竞赛。尽量少用或不用专家评委及网络投票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评比方式,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令人信服的数据作为评比依据开展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整机及零部件竞赛,强化质量意识,选优拔优助优推优。
5、加强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扶持。通过调研发现也有一些企业在局部领域做得不错,但在设备资源及人才资源方面较为匮乏,发展较为缓慢。政府可以遴选一些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不仅仅从经济上,还需从政府公共设备资源、高校人才资源等方面扶助企业快速成长。
6、建立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厂商普遍属于重资产投资,设备精度及安装要求高,搬运调试极为不便。不少企业期望把产品做好,但受制于没有稳定的研发生产基地,不敢大量投入资金。建议在条件成熟的镇街建立专业的产业园或已建成的政府园区,优先优惠稳定的提供给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基础零部件厂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