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由于我市家政服务业起步较晚,市场正处于发育期,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家政市场不够规范,市场业态没有稳定的形成,市场服务缺乏标准。二是家政服务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掌握技能不全等问题,加上社会对家政服务持有的成见,使其缺乏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三是权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大多数家政服务公司仅充当用人家庭与家政工之间的中介,未与家政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四是市场主体之间在经济条件、地缘、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容易产生误解与隔阂,造成家政服务关系基础脆弱。
  
建    议: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家政服务产业化。建议政府努力将分散的个人行为变为有组织的社团行为,将简单的家务劳动变为科学的生活服务,实现家政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化。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深广大群众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和服务主体的理解和认知,引导人们逐步转变观念。特别要向农村妇女、下岗女工宣传就业形势,动员她们摒弃家政服务“伺候人,低人一等”等陈旧观念,鼓励她们到家政服务领域寻找就业岗位。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对家政服务企业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将家政服务企业比照劳动服务型企业、非正规就业组织享受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于家政服务员的意外伤害以及工作中给雇主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的实行强制性保险,分散雇主、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机构的风险。着力解决家政服务企业和人员险种少、上险难以及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等问题,降低企业、服务人员和消费者各方风险。
  四是突出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扶持建立家政服务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化培训。针对不同学员特点进行分级培训,满足不同层次家庭服务需求,促进家政服务从“传统体力型”向“现代智力型”的转变。
  五是建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扶持社会公益组织。加大各级政府对家政服务行业单位规范经营、诚信执业情况的监管工作力度,协调家政服务、雇主家庭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三方关系。

提案者: 市总工会

市人社局
市商务局:
  市总工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提案中提到“完善配套政策,建立相应保障制度”“突出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建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根据省的部署,自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南粤家政”工程开展,从促进就业、技能培训、强化权益保障等多方面,促进各类群体在家政服务业就业。具体如下:
  一、实施就业创业行动,鼓励各类群体从业
  (一)组织开展“南粤家政”专场招聘会。为响应家政服务扩容提质及广东省着力培养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同时为打造东莞市技能人才之都,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大量高端人才家庭服务的需求,2019年10月26日广东智通到家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在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东莞市首届南粤家政专场招聘会。现场参与招聘的企业及家庭雇主有30多家,如:广东碧桂园、深圳深家网络、广州淘景医疗养老、东莞世纪城物业、喜善优家等品牌企业前来招聘,现场提供近40多个工作岗位,吸引了近100名求职者。
  (二)促进家政从业人员就业创业。一是继续推行工资差额补助、灵活就业补助、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积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二是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系列创业政策,鼓励各类城乡劳动力在家庭服务业领域自主创业。为促进更多创业者在东莞自主创业,自2018年开始小额创业贷款政策全面放开户籍限制(所有符合条件的在莞创业者均可申请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贴息贷款),成为我市率先实现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政策。
  (三)制定出台新政策措施,鼓励到家政行业从业。一是出台“南粤家政”提质扩容行动文件。6月30日,我局与市妇联、市商务局、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实施东莞市“南粤家政”提质扩容行动——“玉兰莞家”巾帼家政计划的通知》(东妇〔2020〕20号),从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计划、权益保障计划等推动妇女群体从事家政服务业。二是制定鼓励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吸纳就业政策。我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东莞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送审稿)》(东莞“促进就业九条”2.0版),共提出九大条政策,39项51款具体措施,新增补贴性政策14个、调整14个,当中包括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吸纳就业补贴。
  二、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提高从业人员水平
  (一)大力推广互联网新模式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开展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备案申报工作。出台《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东莞市财政局疫情防控期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指导各镇街(园区)做好政策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受理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备案申报工作。通过开展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依托各类规范的网络培训平台,开展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参加培训人数按每人每课时(不少于45分钟)3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补贴上限不超过1000元。今年以来共开展家政类企业职工线上培训83人。二是开展“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工作。鼓励企业、行业组织、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立足本镇街专业镇建设需求和特色产业特点,对广大劳动者积极开展特色项目培训和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培训实施单位可享受相应补贴,其中特色项目培训最高不超过1000元/人,技能素质提升培训采取购买培训服务、定制课程等灵活补贴方式。今年以来,还针对疫情出台《关于印发<疫情防控期间东莞市“一镇一品”产业人才线上培训实施细则>的通知》,实现宅家(厂)也在线、防疫也学技、停工不停学,鼓励支持家政类企业、机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类劳动者技能培训,确保家政服务类劳动者在特殊时期也能得到技能提升。共开展“一镇一品”线上线下家政类培训1317人次。
  (二)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一是做好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相关工作。不分户籍,各行各业劳动者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按规定条件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今年以来,享受育婴员、保育员等家政类工种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共有91人次,合计14.87万元。二是实施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申请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今年以来共有174人次申领育婴员、保育员等家政类工种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40.4万元。
  (三)以技工院校为阵地大力铺开各项工作。一是重点建设技工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我局鼓励支持技工院校开设健康养老专业。其中东莞市技师学院从2017年开始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养老方向),投入469.5多万资金,建成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的高龄者全方位照护暨健康促进生活馆和高龄者康复暨智慧养老互动体验馆。现开设有6个班175人,其中三个班与德国合作,引进德国养老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并本土化。第一批26个学生已在企业跟岗实习半年,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二是申报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正全面招生。三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与“福星女儿家”开展新型学徒《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已举行了开班仪式并且上课培训,共有学员45人。
  (四)编写培训教材,夯实家政服务培训基础。东莞市技师学院参与广东省南粤家政培训教材开发工作,负责牵头《岭南家庭餐制作技能》一书的编写,目前已完成全稿及图片的拍摄,二审已完成。完成了《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校本教材的编写。完成50个创新粤菜开发工作,并完成制作视频拍摄,接下来将进行50个创新粤菜的教材文字编写及视频剪辑工作。
  三、实施权益保障行动,维护从业人员权益
  (一)加大监察力度,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借助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依托市镇村三级劳动监察网格,积极调动监察力量,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守法经营。严厉打击家政服务市场违法职业介绍行为,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二是严查各类市场主体。以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家政服务市场违法职业介绍行为、提供虚假就业招聘信息、以职业中介或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当利益等违法行为作为清查重点,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对象,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社会公布重大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打击非法职介活动情况,曝光重大劳动违法现象,促进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家政服务行业守法经营。今年通过东莞日报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20家重大劳动违法企业,通过“信用东莞”、东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
  (二)以扩面推进参保,加强家政从业人员保障。从2016年开始我市扩大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从本市户籍人员扩大到符合规定缴费年限的市外户籍人员,把符合条件的从事家政服务业的灵活就业群体(包括帮扶地区来莞从事家政服务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使他们可以继续在我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组织实施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和“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各项工作,支持鼓励企业、培训机构等培训单位加大对家政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培训补贴。跟踪落实培训、补贴各项环节,加快资金核拨进度。
  (二)继续推广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支持鼓励家政从业人员通过积极提升技能、考取相应资格证书,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三)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推动技工院校不断丰富家政类专业、提高师资教学水平、研发教材教案、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尖精家政技能人才。


民政局

市商务局:
  东莞市十三届政协五次会议提案第2020007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局职能,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我市已登记有东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现任会长是刘慕玲,目前约有单位会员65家,业务范围是规范行业,提供决策建议,宣传政策法规,促进社区建设,相关培训、行业交流等。
  二、目前我们利用社会组织年度报告、财务抽查审计、等级评估等方式,加强社会组织自律和自身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引导东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加强诚信建设,推动行业自律,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市妇联

市商务局:
  市总工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妇联根据“南粤家政”工程工作部署以及结合省妇联关于“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南粤巾帼精准脱贫行动”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启动“玉兰莞家”巾帼家政计划,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进入家政服务业,推动妇女在家政服务业中创业就业、精准脱贫。具体如下:
  一、搭建平台,提升家政服务双创能力
  (一)开展培训。主动链接一帆教育机构、智通职业培训学院、东供学院、育华职业培训学校等资源,打造“东莞市妇女家政创业就业服务课堂”,2019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类技能培训143期(其中母婴服务64期、居家服务11期、养老服务11期、医疗护理57期),帮助6280名妇女提升技能;2020年各级妇联已开展和计划开展家政、厨艺等技能培训班163期,培训妇女8007人。
  (二)支持家政项目服务。市关爱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以项目化运作,支持广东智通到家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实施“莞嫂”—东莞贫困女性优质就业项目和塘厦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实施“马上到家”塘厦镇困境女性家政灵活就业项目,项目共支持资金14万元,培训271名困境妇女,提升了“4050”妇女家政技能、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鼓励家政类创新创业。《家优选》、《漫栩家居收纳》等优秀家政项目参加了东莞妇女创新创业大赛。将家政企业纳入评先评优,对优秀的家政企业命名为市巾帼创业基地。
  二、强化服务,打造巾帼家政工作品牌
  (一)强化领导,落实举措。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实施东莞市“南粤家政”提质扩容行动——“玉兰莞家”巾帼家政计划,计划通过“玉兰莞家”四大计划(品牌创建、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权益保障),建设“玉兰莞家”巾帼家政服务基地、宣树优秀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典型、开展“线上+线下”巾帼家政知识大讲堂、开展巾帼家政培训直通车等服务,进一步推进巾帼家政服务诚信化、标准化、职业化建设,推动我市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高质量发展。
  (二)撬动社会组织多元参与。依托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玉兰莞家”巾帼家政服务基地,培育了东莞市火凤凰妇女创业服务中心、玉兰惠家家庭服务中心两家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广大妇女在家政服务业中创业就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营造发展家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希望能统筹各部门关于家政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有效让家政政策共享、共推,让各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学懂弄通,也便于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继续加强政治引领和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四自”精神,宣传国家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发展家政服务业对于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家政劳动、尊重家政从业人员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深挖典型,培树标杆。开展寻找“莞邑最美家政人”活动,宣树一批最美巾帼家政人,培塑行业形象,引导优质服务,带动和激励更多女性从事家政服务。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家政服务技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南粤家政”工程工作部署和省妇联2020年巾帼家政培训1000人任务要求,开展困境妇女家政技能培训课程、家政公益讲座和家政技能云课堂,提升困境或待业妇女就业技能,帮助妇女在家政服务业创业就业。

商务局
市总工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市商务局与人社局、民政局、教育局、市妇联结合自身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家政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5月,全市经营范围含“家政服务”或者“家庭服务”的市场主体共计4206家,同比增长59.14%,涉及从业人数27012人。企业类型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3174家),个体工商户(548家),内资分公司(452家),其他类型(32家)。由于该行业的门槛比较低,经营者有快进快出的特点,所以据市家政协会估算,实际有运作的大约只有1000家左右。
行业分为月嫂、保姆、保洁等16个工种,东莞的家政公司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主要分布在南城、东城、长安镇、塘厦镇、樟木头镇、万江等。从业人员主要来自湖南、广西、四川、粤西北。
东莞家庭服务行业协会2012年6月成立,现在会员有会员企业107家,业务范围是规范行业,提供决策建议,宣传政策法规,促进社区建设,组织相关培训、行业交流等。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职校家政职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市有在莞普通高校9所、中职学校20所,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高校5所,中职学校5所,在校生2506人,计划招生1489人,毕业生522人。其中广东医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和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开设有养老护理与管理、护理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护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在校生2506人,2019年毕业生522人,就业518人,就业率99.2%。东莞市轻工业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西餐烹饪、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护理等家政服务相关的专业,2020年计划招生480人。
人社局以技工院校为阵地大力铺开各项工作,鼓励支持技工院校开设健康养老专业。其中东莞市技师学院从2017年开始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养老方向),投入469.5多万资金,建成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的高龄者全方位照护暨健康促进生活馆和高龄者康复暨智慧养老互动体验馆。现开设有6个班175人,其中三个班与德国合作,引进德国养老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并本土化。第一批26个学生已在企业跟岗实习半年,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二是申报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正全面招生。三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与“福星女儿家”开展新型学徒《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已举行了开班仪式并且上课培训,共有学员45人。
(二)大力推广互联网新模式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开展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备案申报工作。出台《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东莞市财政局疫情防控期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指导各镇街(园区)做好政策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受理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备案申报工作。通过开展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依托各类规范的网络培训平台,开展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参加培训人数按每人每课时(不少于45分钟)3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补贴上限不超过1000元。今年以来共开展家政类企业职工线上培训83人。二是开展“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工作。鼓励企业、行业组织、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立足本镇街专业、镇建设需求和特色产业特点,对广大劳动者积极开展特色项目培训和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培训实施单位可享受相应补贴,其中特色项目培训最高不超过1000元/人,技能素质提升培训采取购买培训服务、定制课程等灵活补贴方式。今年以来,还针对疫情出台《关于印发<疫情防控期间东莞市“一镇一品”产业人才线上培训实施细则>的通知》,实现宅家(厂)也在线、防疫也学技、停工不停学,鼓励支持家政类企业、机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类劳动者技能培训,确保家政服务类劳动者在特殊时期也能得到技能提升。共开展“一镇一品”线上线下家政类培训1317人次。
(三)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
一是做好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相关工作。不分户籍,各行各业劳动者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按规定条件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今年以来,享受育婴员、保育员等家政类工种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共有91人次,合计14.87万元。二是实施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申请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今年以来共有174人次申领育婴员、保育员等家政类工种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40.4万元。
(四)编写培训教材,夯实家政服务培训基础
东莞市技师学院参与广东省南粤家政培训教材开发工作,负责牵头《岭南家庭餐制作技能》一书的编写,目前已完成全稿及图片的拍摄,二审已完成。完成了《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校本教材的编写。完成50个创新粤菜开发工作,并完成制作视频拍摄,接下来将进行50个创新粤菜的教材文字编写及视频剪辑工作。
(五)制定出台新政策措施,鼓励到家政行业从业
一是出台“南粤家政”提质扩容行动文件。6月30日,人社局与市妇联、商务局、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实施东莞市“南粤家政”提质扩容行动——“玉兰莞家”巾帼家政计划的通知》(东妇〔2020〕20号),从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计划、权益保障计划等推动妇女群体从事家政服务业。二是制定鼓励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吸纳就业政策。人社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东莞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送审稿)》(东莞“促进就业九条”2.0版),共提出九大条政策,39项51款具体措施,新增补贴性政策14个、调整14个,当中包括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吸纳就业补贴。
(六)加大监察力度,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借助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依托市镇村三级劳动监察网格,积极调动监察力量,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守法经营。严厉打击家政服务市场违法职业介绍行为,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二是严查各类市场主体。以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家政服务市场违法职业介绍行为、提供虚假就业招聘信息、以职业中介或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当利益等违法行为作为清查重点,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对象,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社会公布重大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打击非法职介活动情况,曝光重大劳动违法现象,促进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家政服务行业守法经营。今年通过东莞日报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20家重大劳动违法企业,通过“信用东莞”、东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
2019年至今,商务局联合镇街商务部门协调处理12345市民热线关于家政服务纠纷80多宗,同时向企业和群众宣传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推动行业服务水平提高。
(七)制定家政服务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8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对家政服务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8〕277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2018〕36号)等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家政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根据两次部门征求意见,市商务局采纳和制定了《东莞市家政服务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东发改〔2019〕343号),并由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督局、中国人民银行等4个部门联合签发。
(八)落实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
根据《广东省商务厅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2019 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商务服函〔2019〕95 号)的精神,推进家庭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市商务局迅速联合组织家政企业登录广东省家政服务业公共平台录入企业与家庭服务员个人信息,到目前为止,共录入23000多人次的个人信息记录。
(九)以扩面推进参保,加强家政从业人员保障
人社局从2016年开始我市扩大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从本市户籍人员扩大到符合规定缴费年限的市外户籍人员,把符合条件的从事家政服务业的灵活就业群体(包括帮扶地区来莞从事家政服务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使他们可以继续在我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深入组织实施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和“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各项工作,支持鼓励企业、培训机构等培训单位加大对家政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培训补贴。跟踪落实培训、补贴各项环节,加快资金核拨进度。
(二)继续推广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支持鼓励家政从业人员通过积极提升技能、考取相应资格证书,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三)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推动技工院校不断丰富家政类专业、提高师资教学水平、研发教材教案、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精尖家政技能人才。
(四)加强家政行业管理,发挥家庭服务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继续跟进《东莞市家政服务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工作,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家政行业诚信经营。
(五)继续推进“人证合一”工作,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督促家政企业在省家政平台录入家政服务人员信息,做好“人证合一”工作。
以上答复,供参阅。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办理单位: 商务局,市人社局,民政局,市妇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