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智慧医疗建设,加速数据互联互通,优化诊疗流程,助力便捷就医,群众只要有手机,就能预约就诊、缴费、查看报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不断增强。但目前,全市各家医院的看病就医流程不一致,就诊卡不通用,每到一所医院都要先办卡再就诊,不便于市民群众在预约挂号、查询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开具处方治疗以及进行费用结算等方面的管理和使用。同时每家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功能都不一样,有些就诊卡没有实行实名制,患者信息可能会存在虚假现象,提高了医生看诊的风险。而且各医院间诊疗信息记录没有实现互通,医生无法通过患者的病历病史来分析病情,导致病人在不同医院看病需要进行重复检查,尽快实现全市各医院病患信息互联互通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建    议:
  通过整合和开发社保卡功能,统一全市就诊卡,推行就诊“一卡通”和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让挂号看病、存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等不需要再办理不同医院的诊疗卡,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提案者: 横沥镇政协小组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东莞市

  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235号提案

  的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横沥镇政协小组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行就诊“一卡通”,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的建议》收悉,经我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今年,我市将全面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按照“集约、开放、便民”的原则,在继续完善社保卡原有的社会保障、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身份认证、公交出行、校园应用、待遇发放等功能,推动以社保卡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政务民生”一卡通服务模式。

  一、我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及应用推广情况

  我市自2000年发行社保IC卡、2012年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保卡,经过20年建设,社保卡系统及其应用服务体系紧跟技术进步和市民服务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建立了良好的运行系统和响应机制,支撑了政务和民生发展需求。截至2020年6月,我市累计制发第二代社保卡1200多万张,各合作银行金融账户余额67.5亿,个人账户余额53.9亿。

  我市自2012年起规划建设社保卡系统及其应用服务体系,通过社保卡“诊疗一卡通”自助终端在市内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看病就医一卡通,拓展社保卡医疗功能的应用,实现社保、金融、诊疗、健康档案等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方便人民群众享受医疗待遇和金融服务。

  二、我市电子社保卡建设情况

  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遵照国家社保卡服务平台建设标准,我局于2019年起推进东莞市电子社保卡应用平台建设,完善电子社保卡申领和应用环境,实现申领签发、身份认证、缴费支付、费用结算等基础服务与国家社保卡服务平台统一对接。目前已完成电子社保卡应用平台的初步建设,今年将继续扩大电子社保卡用卡场景建设,使电子社保卡和实体社保卡协同并用,开放社保卡服务能力,向智慧城市服务拓展,支撑更多民生服务,推动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模式。

  (一)我市电子社保卡签发及应用推进情况

  1. 电子社保卡签发情况

  目前,我市电子社保卡在“东莞社保”微信公众号、“东莞人社”小程序、“粤省事”小程序、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各合作银行手机银行、中国政务服务平台、掌上12333、国务院客户端等20多个途径开通了签发渠道。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市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过400万,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2. 加载电子社保卡业务办理公共服务功能

  电子社保卡作为线上身份认证凭证,可以代替实体社保卡在互联网上实现身份认证,结合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持卡人的线上待遇资格认证及业务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我市电子社保卡本地应用整合了社保权益查询、待遇资格认证、制卡进度、凭证下载、缴费计算器等多个高频服务事项,并接入了全国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多项服务。

  3. 开通电子社保卡扫码登录功能

  根据《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做好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广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要利用一体化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能力,为持有社保卡的群众提供实名注册、身份鉴别、单点登录等服务。通过电子社保卡的“扫一扫”功能,可实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广东政务服务网、“莞家政务”自助服务终端、“诊疗一卡通”自助服务终端、社保个人网上服务系统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一键扫码登录,解决群众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重复注册、重复验证等问题。

  4. 实现电子社保卡“扫码购药”、“扫码就医”

  我局在2019年组织全市定点医药机构进行软件系统升级、配备扫码终端、升级智能POS机,开通电子社保卡扫码就医、扫码结算、扫码支付等服务,凭一部手机,在建档、挂号、就医、缴费、取药等环节,出示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即可实现全流程通用,让就诊更加轻松便捷。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全市9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社保卡扫码支付,覆盖率100%;在全市82家定点医院、400多个社区站点实现电子社保卡全流程“扫码就医”,覆盖率100%。自2019年下半年上线以来,电子社保卡(含医保电子凭证)扫码支付累计超34万笔,交易金额近4800万;近30日电子社保卡交易量5.1万笔,交易金额762万。

  5. 依托电子社保卡推出医院微信医保移动支付服务

  我局自2018年起,以社保卡为载体,推进定点医院开通微信医保移动支付服务。持卡人在医院微信公众号绑定社保卡后,可一键完成实名办卡、门诊社保统筹结算、医保个账支付功能,为群众提供“零等候、秒支付”的全流程手机便捷服务。目前已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松山湖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东华医院、万江医院、石碣医院等12家医院正式上线运行。今年结合“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我局将微信医保移动支付结合医院的微信小程序为参保人提供就诊、开药、报销一站式线上服务,目前已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松山湖中心医院正式上线。

  6. 升级医院社保卡“诊疗一卡通”平台

  为加强电子社保卡服务能力,我局在2019年联合发卡银行、定点医院制定医院“诊疗一卡通”平台建设与准入流程,以银医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升级,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将医院自行建设的自助系统纳入我市“诊疗一卡通”的服务体系中,实现以电子社保卡进行挂号、社保结算、医保个账支付、健康档案查询等功能。目前康华医院、市人民医院、仁康医院已完成升级改造,东南部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凤岗医院等正在升级中。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建设电子社保卡应用平台

  为充分发挥电子社保卡便民利民的作用,扩展使用范围,我局将继续建设电子社保卡应用平台,大力推进电子社保卡的签发和应用,扩展电子社保卡用卡场景,使电子社保卡和实体社保卡协同并用,配套制定线上服务事项目录、线上服务业务流程,接入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模式。优化电子社保卡平台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分析、报表管理、监控管理、配置管理、白名单管理等功能。

  (二)探索电子社保卡的多部门应用

  充分发挥电子社保卡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实现电子社保卡在更多其他渠道和场景的应用。加强与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及交流协作,研究搭载更多公共服务功能,与卫生、民政、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合作,推动电子社保卡的多部门应用。

  探索与东莞通公司合作,依托银联闪付标准,使用社保卡金融账户,通过社保卡刷卡、电子社保卡扫码及人脸识别等高效便捷的方式,实现东莞市公共汽车、地铁、狮子洋飞航、机场大巴、网约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广泛应用。

  推进东莞市技师学院和其他技工院校的试点应用,探索社保卡及电子社保卡在技工学校的学籍管理、学杂费扣缴、食堂消费、门禁考勤、图书馆、体育馆及计算机房等教育服务环节的综合应用,在节约学生卡办理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其他社保卡功能应用。

  (三)开展全市定点社区社保卡“诊疗一卡通”升级工作

  为保证社区业务的高效运作,我局计划今年对社区“诊疗一卡通”进行统一升级。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老旧设备逐步替换,扩展平台功能,整合线上服务,支持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等多种身份凭证,接入全市预约挂号平台、聚合多种支付渠道及金融创新应用,提升市民的使用体验。目前已完成东城社区中心、寮步社区中心、大朗社区中心三个试点中心的上线工作,预计年内完成全市社区的升级工作。

  (四)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分析跨部门整合业务系统的可行性

  我局将通过加强与市政数局配合,实现社保卡一卡通平台与政务数据大脑对接,推动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市卫健局、市医保局、市政数局协调,结合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积极推动电子健康码、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在我市融合应用。实现多码融合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服务接入管理、外部应用对接管理、安全管理、消息管理等功能,建立统一渠道实现多码“一键”签发,多码融合平台在市级打通各部门应用,提供给各渠道调用使用,并与省、国家电子健康平台,省、国家电子社保卡平台、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间接联通,群众在多渠道领用“融合码”并展示使用,最终实行跨部门功能服务“融合码”一码通行。

  专此答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7月16日


市卫生健康局:
《关于推行就诊“一卡通”,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在2019年3月开展了政务数据大脑暨智慧城市IOC运行中心项目建设(简称政务数据大脑)。目前,政务数据大脑项目已完成一湖四平台(数据湖、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大数据汇聚平台、大数据治理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标准等内容的建设工作,项目已于2020年3月完成项目初验工作,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数据汇聚工作是数据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局正基于政务数据大脑全力推进数据汇聚和实时共享,汇集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由启动初期的2400个增至6989个,汇集数据总量由14亿条增至65.48亿条,涉及公安、卫健、人社、民政、城管等共70余个部门。
当前政务数据大脑已具备数据采集接入、汇聚、治理及支撑应用等服务能力,打通了省、市、镇(街道)三级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渠道,数字底座初具雏形。
针对目前就诊卡不通用、就诊卡没有实行实名制、病人在不同医院看病需要进行重复检查等情况,关键问题在于相互之间的信息不互通导致,如何尽快实现全市各医院病患信息互联互通已经刻不容缓。为尽快推行就诊“一卡通”,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整合和开发社保卡功能,共同构建参保人就诊信息在定点医院之间的电子化流转机制;依托政务数据大脑的既有成果,推进与全市各定点医院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打通居民健康信息共享交换渠道,全量汇聚就诊人在各医院的电子病历,处方等数据,实现诊断结果,检查影像、化验、病例、处方等信息在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化流转和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多跑路,病人少跑腿”。
在具体实现层面,就诊“一卡通”已在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中有所规划。目前正在调研相关业务部门编制解决方案,主推电子市民卡(含实物卡)方案。通过整合卫健局电子健康码、医保局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粤康码等多类电子码信息,多码合一,实现一码畅行全市所有医院,涵盖医院就诊挂号、缴费、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查询、药店购药等各种业务场景。
基于电子码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医院就诊服务效率,减少患者就医挂号缴费排队次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打造更人性化高效化的就医大环境。下来也将进一步推进实物卡的建设,未来同时考虑加入金融功能,实现便捷购物支付、交通便捷出行等多类型功能。
在数据安全层面,由于病患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敏感信息,部门、机构对病患数据汇聚共享出去后的安全管控及连带的责任追溯等问题可能存在顾虑,为保障各部门、机构敢用、敢给数据,进一步促进政府与医院的信息共享交换,我局从基础设施、数据安全、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完善了相应保障措施。
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市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云已按照等级保护第三级标准,完善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和安全管理中心,构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运营”、“安全监管”四位一体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可为病患数据共享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和计算环境。
数据安全保障方面,政务数据大脑通过不断完善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水印等数据安全管控措施,形成了统一规范和安全可靠的用数模式。
技术手段保障方面,引入区块链等信息新技术保障数据共享安全,充分利用其自证可信、实时感知、防篡改等技术特性,打造阳光透明、安全可控的数据使用环境,支撑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以上是我局对《关于推行就诊“一卡通”,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的建议》的办理情况。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如仍有疑问,可在收到函件后与我局彭敏杰同志联系,电话:0769-22235062,18038319233。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东卫函复〔2020〕191号

  (B):类

  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

  第20200235号的答复

  横沥镇政协小组: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行就诊“一卡通”,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020023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新趋势,加快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中提出的“逐步推动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多卡通用、脱卡就医”要求,我局积极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目标是以居民电子健康码作为全省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的唯一标识,贯穿于居民全生命周期,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全省通用。居民使用电子健康码可在全省任一医疗卫生机构预约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支付、信息查询、实现一码通用。该项目同步被纳入东莞市“数字政府”子项目建设规划中。

  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与应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国家、广东省对“一码通用”的具体要求,对统一就诊信息,推进实名就医,助力解决各地医疗机构“一院一卡、重复申领码、互不通用”问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我市电子健康码已有近700万人申领,上传至国家和省级码管平台的用码数据12万条。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等5家三级公立医院已试点使用“一码通用”服务。2020年10月起开始推广至全市公立医院。

  下一步我局将加快推进电子健康码建设,实现电子健康码在医院门诊、住院、体检等的全流程应用,加强居民健康标识统一注册和实名制就医管理,积极拓展电子健康码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健康金融一体化融合创新服务应用,着力加强电子健康卡应用安全建设与管理。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专此函复。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市人社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