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等尚不够完善。特别近年来居住小区或新社区,新企业越来越多,但由于理念、重视度、或历史原因,很多居民区、企业、学校等未配套规划垃圾房,导致清运垃圾桶在公共区域随意乱摆乱放,垃圾堆积,严重影响生活环境。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垃圾房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重视程度较低,而在后期城管工作中,涉及垃圾房的投诉又较多,且解决落实较为困难。
一、目前一些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情况:1.一些老村民社区,设置有临时垃圾池(如寮步镇牛杨村社区,在社区出入口附近有临时垃圾池,收集箱);2.有些露天垃圾桶积聚在小区附近的公共市政道路边(如松山湖长城世家小区、松湖里的鱼小区);3.有些没有垃圾房或垃圾房未使用,垃圾直接运至中转站(如松山湖翠珑湾一期小区等);4.有些有垃圾房,但规模太小,(如绿荷居公租房,垃圾房容量小,部分垃圾桶堆放在小区内部道路上);5.由于物业管理水平及除臭设置条件,小区垃圾房被居民反复投诉脏乱差。6.很多项目的前期建设方案报批未考虑垃圾房的规划建设。
二、目前生活垃圾房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居住区、企业等规划设计未落实垃圾房。生活垃圾收集桶堆放公共区域影响环境卫生,滋生大量苍蝇、老鼠、蚊虫、细菌等。没有垃圾房的居住区后期落实垃圾房阻力重重。
2.有规划垃圾房,但因多种原因,未投入使用,为省事,生活垃圾收集桶直接堆放在附近公共区域。
3.垃圾房设计不合理。垃圾房位置、规模大小、垃圾分类、垃圾存放、除臭、运输等不符合要求。
4.规划的垃圾房运行管理过程中,环境卫生较差,周边有些居民不断投诉,阻碍垃圾房的运行。
建 议:
1.制订垃圾房(收集点)的规划设计指引,明确位置要求、规模要求、功能(如垃圾临时堆放、分类等)要求、交通运输要求、环境卫生要求、景观要求等。在指引中采取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规划建设垃圾房,如地下、半地下,或者一些专用新型密闭垃圾的智能收集箱等。
2.将垃圾房的设计要点建议纳入新建设居住区、企业、学校等建设项目规划报批中。
3.对一些没有垃圾房的小区、村集体、居民社区等,规划落实垃圾房(收集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4.对不符合要求的垃圾房进行改造,适应新的垃圾分类、存放、运输、环境卫生等要求。
5.监督垃圾房与新建项目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6.监督执法中,除规定的垃圾收集区外,禁止任何企业或个人在公共区域堆放垃圾,加大违法堆放垃圾的打击力度。
7.在住宅销售的合同中,针对垃圾房的位置,明确告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