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莞已经逐步构建起1个总馆、52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35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实现全市32个镇(街)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的较为成熟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市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然而,东莞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包括东莞图书馆在内的绝大多数图书馆仍采用“条码+磁条”的图书管理方式,图书借还、盘点还要依赖手工操作,极大影响了城市图书馆整体运行效率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RFID(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能够识别、追踪和保护图书资料,极大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目前已经有超过70%的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包括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珠海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清远图书馆、韶关图书馆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图书馆。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潮流,立足“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城市发展定位,在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应用RFID技术,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形象,为城市生活品质提升文化赋能。
建 议:
一、将“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应用RFID技术”列入民生重点项目。图书馆是全市人民的精神食堂,支持在现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上,全面应用RFID技术,实现服务和业务的智能化、自助化,催生丰富多彩的应用,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在公众生活中的价值。
二、由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在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用RFID的相关政策或文件,下发至各镇(街、园区)政府及图书馆,重点解决各级图书馆在RFI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财政经费审批,电子政务审批等问题,并将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纳入市政府对该镇(街、园区)政府公共服务考核指标体系。
三、发挥东莞图书馆在RFID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业务统筹作用。推进《东莞图书馆应用RFID实施方案》的落实,构建东莞城市图书馆RFID体系化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为全市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提供典型示范和技术指导。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东莞地区图书馆RFID技术标准与规范》,保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在使用RFID时技术统一、标准统一。
提案者: 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