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市初步建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养老服务支持体系不完善且缺乏整合、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且资源配置不均衡、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专业人才短缺等。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综合上述,结合我市发展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尝试推动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体系。
1、成立专职或兼职社会工作长者领域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小组。可以采取项目打包或政府聘任两种不同形式,公开招募或选聘在长者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业人士,包括高校老师、社会工作督导人才、资深社工、民政骨干员等组成研究小组,本着东莞本土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基于田野实践等手法,初步形成“机构-居家-社区”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继而挑选社会工作发展成熟的镇街为实验样本,力求得出一条贴切本土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得以在全东莞市推广使用。
2、重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统整养老服务领域。目前,养老福利政策较多,且受惠群体趋向精细化,但难以避免享受人群重复,或者服务不匹配、真正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可以镇街为单位,统整养老大数据,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估标准,委托及成立专业的评估小组,将养老服务群体细分,结合评估结果,匹配对应的服务菜单,回应其真实需求,特殊状况则上报由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小组处理并回应。
3、确保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保障。根据市财政预算标准要求,提前做好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的申请,包括项目立项、实施及过程监测、人才选拔及招聘、补贴、培养、奖励等多项工作。
4、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层面,养老服务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加入,除了养老护理员之外,仍需要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但目前,政府组织、主导的培训只面向养老护理员,对于其他类别的培训几乎是空白或紧缺的。可以分门别类,有针对性根据不同人才的需求进行设置培训。激励层面,对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固然重要,但对于如何挽留则需倍加关注。因此,可以结合岗位特质、从业年限、服务经验及所获证书及奖项等进行设置,匹配对应培养体系及进修资金支持,鼓励养老服务“有心人”继续充电、研发、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提案者: 高埗镇政协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