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由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而产生的市政污泥、管网污泥、河湖淤泥和工业污泥等城市污泥的规模也日渐庞大,仅以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目前总设计规模已达约400万吨/天,随着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陆续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污泥量亦高达约1700吨/天,再加上截止2019年7月已积存的约18万吨存量污泥,我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压力巨大。

  因政策、技术和资金等原因,我市各污水处理厂普遍重污水处理、轻污泥处置。目前,我市污泥处置的途径主要有污泥制砖、燃煤电厂掺烧、跨市外运等方式来消化暂存的半干化污泥,但由于城市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盐类、致病菌、寄生虫等有害成分,还存在含水率较高且多以细胞水与间隙水存在,水分难以脱除等特点,容易产生大量的臭气,导致了贮存污泥场所衍生的臭气熏天、蚊蝇横飞、病菌滋生、废水渗漏等问题,对周边的环境及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部分群众的不满与矛盾。

  目前,我市范围内能够合理合规利用污泥制砖、掺烧的企业并不多,跨市外运由于距离比较远,运输成本在污泥整体处置费用中占比较高,再加上我市污泥处置费用较低(周边广州的处置价格是650元/吨、深圳的处置价格是680元/吨),对市场没有吸引力,造成全市的污泥处置工作都难以达标,处理的规模、消化的数量都较小。
建    议:
  (一)加大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改变污泥处置方式较为单一的局面

  为了尽快妥善持续有效地处置污泥,针对污泥的特性,若对满足条件的污泥做发酵处理后变成土壤改良剂,施于土地上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结构性,使土壤的容重下降、空隙增多,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田间持水量提高。日照期间,也可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改善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提供养分交换和吸附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性,污泥中丰富的养分也可为植物或农作物提供丰富的养料,增加土壤的肥沃力。

  因此,建议适当增加利用污泥发酵有机肥料的生产厂家,配合国家鼓励农业化肥转用有机肥的有利时机,适量增加合适的半干污泥制作复合微生物肥料数量,从而达到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效益。

  按照“道法自然”的循环规律,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污泥与土地之间本来就存在自然关系。从生态与环境的角度讲,有机物不是废物,应该是以有机碳的形式归还土壤,故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社会效益及民生福祉方面考虑,积极回应受影响群众的诉求,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理顺镇村对此类项目思想包伏,合理选址建设此类有机肥料厂家,消解环境安全隐患,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转变“重水轻泥”的思想,加强污泥处理技术的研发

  在污水处理厂兴建之初,“重水轻泥”现象便一直存在,以至于现在污水问题解决了,污泥处置问题仍然存留,仍未找到一条能够彻底解决污泥处置的道路,只是把污染从污水转移到了污泥中,而没有真正的根除。因此,建议从政府管理层面从思想上转变“重水轻泥”,重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因地制宜,研究开发和及时引进世界污泥处理处置先进设备,并通过建立示范工程,促进污泥处置产业健康发展。

  (三)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入

  建议市政府制定污泥处理的倾斜性财税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杠杆,鼓励具有资质的相关企业采用能量和物质回收措施,发展循环经济,研发先进技术。要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按一定比例专款专用于城市污泥治理。尽快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和投资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使企业既有处理的能力又使其投资回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政企共建共赢。

提案者: 姚柏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