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持续的低迷,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和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外贸大市与外贸强市,中美贸易摩擦对东莞经济、企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受影响较大的产业集中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企业面对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产业链升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等诸多挑战。企业用地、用工、融资、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利润下滑,转型艰难。产业链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面临外迁风险。
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鼓舞发展士气,市工商联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东莞应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培育及创新载体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二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标准化。着力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制定实施方案、地方标准立项、组建智能制造标准技术联盟、建设标准化公共平台、实现标准成套研制、标准分类管理、标准全过程管理、建设科研与标准同步推进机制等环节的工作,建立智能制造产业标准化体系。
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一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扎实落实东莞市中小微企业白名单制度,完善差异化的信贷扶持政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税贷、发票贷、设备贷等灵活贷款方式,适度降低授信门槛,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
二是积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特许经营权等进行融资。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三是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为主业突出、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便利。推动国家、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小火炬”等科技创新企业或具有发明专利且与实际主营业务有关或与拟开展业务有关的企业登录科创版。
三、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入园
一是加快推进镇街工业园改造整治提升。建立落后产能和危旧厂房淘汰机制,加强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流转利用,以此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环境污染、消除生产安全隐患、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优化城乡形态,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二是大力推动“企业入园”。鼓励土地连片集约利用,新增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园。加大“工改工”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容积率调节机制,鼓励工业企业“联合上楼”,探索工业和产业用地“联合建设”,提高产业用地集约利用率。创新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机制,明确东莞各镇、街园区产业方向、投资强度、纳税强度、建设强度等,规范镇、街园区之间产业的错位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链协同入园,确保入园企业质量,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四、把握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保障产业链安全
一是保障产业空间的有效供给。落实《东莞市工业保护线专项规划》,严守工业红线底线规模不能突破,严控工业蓝线的调整,严格执行调整的程序和权限,守住制造业的“底线”,为制造业发展保留合理的空间和载体,保障产业空间。
二是保证东莞垂直产业链的完整性。高效完整的产业链是东莞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与有机保障。对制造业外迁现象宜疏不宜堵,应重点关注产业对外转移加速化、高端化、链条化、集中化等苗头性问题,重点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防范产业链关键环节外迁引发上下游产业链整体外迁、龙头企业外迁导致供应链跟随外迁的风险。
提案者: 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