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茶山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南社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通过“企业管理、村民参与、政府引领、专业推进”四方面的探索,逐步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南社模式。今年南社村更作为“东莞唯一”成功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于12月荣获“2019‘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先进单位”称号。
但是,对如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距离打造成为大湾区传统文化实践地仍存在一定差距,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
一、与周边资源整合不充分,未形成合力。古村落及周边资源缺乏系统整体的发展规划,南社明清古村落附近有超朗牛过蓢古村落、石排塘尾明清古村落等人文自然旅游景区。但古村落之间并无公交线路接驳,不便于游客实现一站式参观。
二、区内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南社明清古村落在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例如还有部分闲置民居未被活化利用,也未充分挖掘丰富的本土特色资源、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现有摊位摆卖商品相对单一,欠缺吸引到访游客进行消费选择的当地特产手信,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三、缺乏内容包装,未形成独具吸引力的古村故事。古村落的历史人文底蕴一直未被充分挖掘整理及包装,形成独特的古村故事或艺术形象。其民俗活动“南社斋醮”文化旅游项目和“茶山绸衣灯公”等市非遗项目,展示方式较为单一,且年轻人参与度相对较低,未能有效助推古村落推介。
建 议:
一、优化周边交通设施。整合周边资源,开通东莞“古村落生态”旅游片区旅游专线,接驳茶山镇南社和牛过蓢古村落、石排镇塘尾古村落。优化调整周边的公交线路、旅游专线和旅游观光线,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和站点设施建设。同时,建议旅行社可根据东莞现有旅游资源规划“古村落一日游”。
二、大力升级配套休闲设施。以古村落为依托,利用南社、牛过蓢与生态园交界的部分土地,开辟更多特色餐饮和民宿等配套旅游资源,鼓励村民参与运营,推广茶山品牌食品、传统特色小吃,拉动旅客消费。完善景区内停车场、厕所、免费wifi等配套设施,如:新增观光车、特色休息座椅。加强景区服务人员的技能、礼仪培训,升级游玩体验,为游客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
三、做好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组织文史专家、作家等专业人士,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形成文字,并出版图书,保存与传播古村落文化旅游片区的人文底蕴。并将挖掘到资料整理成生动有趣的作品,做好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重塑古建文物的活力。如:利用国保单位谢膺书书院打造成集制作、参观、体验相融合的制作基地,为茶山本土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利用市级非遗项目南社九大簋展示礼仪习俗,设置南社九大簋文化展览,充分挖掘九大簋在当地的文化意义。
四、全面激活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以荣获“2019‘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先进单位”称号为新动力,传承独具传统特色的乡土文化,充分利用好孝德文化、斋醮文化、粤剧文化、农耕文化等传统文化,并串联古村美景、乡村新貌等多个亮点,打造古村游、生态游、美食游等优质品牌,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擦亮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名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等知名媒体进行采风拍摄,广泛宣传南社各类优势文化资源。积极借助省、市的平台等,加大对茶山特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向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旅游推介,将南社岭南文化与国际流行文化结合,努力塑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名片。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茶山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工作,指导南社古村落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非遗线索普查及非遗申报工作。积极推动各级非遗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奠定基础。一是推荐茶山南社古村申报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指导南社参加省促进文旅消费项目申报,争取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二是完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完善工作。三是升级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合作交流平台。升级成立“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建立起粤港澳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非遗保护工作交流平台和非遗形象推广平台,充分发挥联盟在非遗墟市交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机制。四是支持茶山镇借助茶园游会、南社斋醮等重要的民间民俗活动,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助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的非遗保护新格局。
下来,我局将继续支持南社古村落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南社纳入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旅游品牌。一是推进南社古村提质升级。依托茶山镇实施全域旅游建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文化内涵和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美化古村综合环境,实施亮化改造工程,培育传统美食手信、文创工坊、非遗墟市、研学体验、主题民宿等精品业态,策划举办一系列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南社斋蘸节庆影响力以及茶园游会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活动。串联茶山古村落、非遗、工业、农业的资 源,打造一系列精品路线。二是引导岭南古村落营造旅游氛围。引导及鼓励探索举办设计大赛,邀请艺术家在岭南古村落设计室内外“微景观”,并将优秀的设计作品予以逐步建设,推动岭南古村落打造成摄影胜地。三是启动片区精准招商工作。引导镇街探索采取更加精准的招商模式,重点接洽高端精品度假酒店、知名品牌民宿、知名文创机构、国内外知名的文旅投资运营集团等企业,谋划未来东莞引擎旅游项目、品牌度假项目。
交通局
茶山镇人民政府: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茶山政协小组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南社明清古村落_“文化 旅游”深度融合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南社古村落公交配套现状
(一)目前,南社明清古村落600米范围内已设有“茶山南社社区、南社市场、南社加油站和振南路口”等4个公交停靠站,其中“茶山南社社区”站位于古村落正门处。
(二)上述站点途经的公交线路有4条,分别有333路(汽车东站-茶山南社社区)、309(东莞火车站-职业技术学院)、520路(东莞火车站(茶山侧公交站)-南社古村落)、716(东莞火车站-樟木头振通车站)。上述线路可到达松山湖管委会、横沥、寮步、常平火车站站和石龙火车站等地,其中,333路、520路可直达南社古村落,309路、716路可途经古村落外围的茶朗路。
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根据该提案的相关建议,目前,松山湖直属分局已协调松山湖公交公司,对开通串联南社、超朗及石排塘尾古村落的公交线路进行需求调查。同时,松山湖直属分局已启动松山湖功能区公交专项规划工作,已于7月28日确定了编制机构,待正式签定服务合同后,松山湖直属分局将协调编制机构结合提案建议,加强对南社、超朗、塘尾等功能区内旅游资源的研究,统筹制定功能区“1区9镇”的公交线网优化及场站等配套设施的规划。
(二)对于7月30日市政协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提出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推进路牌设计、景区宣传等相关工作,协调帮助在附近高速口、城市快速路等交通要道路进行相应的规划建设,更好的指引游客”事宜,建议由你镇制定具体方案后,征求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意见。
茶山镇
茶山镇政协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南社明清古村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044号提案)收悉。现将相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优化周边交通设施方面。南社明清古村落600米范围内已设有“茶山南社社区”“南社市场”“南社加油站”和“振南路口”等4个公交停靠站,其中“茶山南社社区”站位于古村落西门处。途经上述站点的公交线路有4条,分别有333路(汽车东站—茶山南社社区)、309路(东莞火车站—职业技术学院)、520路(东莞火车站(茶山侧公交站)—南社古村落)、716路(东莞火车站—樟木头振通车站),线路可到达松山湖管委会、横沥镇、寮步镇、常平火车站等地。其中,333路、520路直达南社古村落,309路、716路途经古村落外围的茶朗路。为了更好串联南社、超朗及石排塘尾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市交通局松山湖直属分局已协调松山湖公交公司对相关线路进行需求调查。同时,市交通局松山湖直属分局启动了松山湖功能区公交专项规划工作,也将结合提案建议,加强对南社、超朗、塘尾等功能区内旅游资源公交线网的统筹规划。现计划将520路起讫站由“东莞火车站茶山侧—南社古村落”调整为“东莞火车站茶山侧—塘尾古村落”,并增加“超朗工业区”站,覆盖超朗牛过蓢古村落,更好地连通3个古村落。
二、升级配套休闲设施方面。我镇于2019年12月出台了《打造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全力推进“湾区宜居小镇、品质活力茶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茶委〔2019〕72号),提出将南社明清古村落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把加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目前,茶南路及两侧外立面升级改造项目、“南贵坊”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体验街区建设项目、综合文化服务大楼建设项目、祠堂展览提升项目、旅游标识系统建设项目、巷道改造提升项目、民宅改造项目、楹联提升项目等正有序推进。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充实景区的休闲配套。
三、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以及激活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方面。(一)鼓励在景区内开发研学课程、非遗大讲堂等系列课程,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二)大力扶持设立集“展示、品尝、乐购”于一体的传统美食墟(为食巷),且对主动申请、符合条件的具有茶山本土特色、岭南风味的商家免收水电费和租金,并给予政府补贴。(三)借助茶园游会、南社斋醮等重要的民间民俗活动,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助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的非遗保护新格局。(四)以活动形式赋予游客新体验,通过策划“文化四季 四季如歌”等活动,以打造“大湾区传统文化实践地”为目标,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活动格局,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
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名片方面。(一)推荐茶山南社古村落申报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并指导南社参加省促进文旅消费项目申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二)市文广旅体局升级成立了“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建立起粤港澳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非遗保护工作交流平台和非遗形象推广平台,充分发挥联盟在非遗墟市交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机制。(三)探索采取更加精准的招商模式,接洽高端精品度假酒店、知名品牌民宿、知名文创机构、国内外知名的文旅投资运营集团等企业,打造东莞引擎旅游项目、品牌度假项目。
专此答复,感谢你们对我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