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力建设与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为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卫生管理还存在漏洞。对保洁承包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背街巷尾仍然存在精细化管理的盲区,特别是农贸市场、小街小巷、村与村交界、闲置地、插花地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脏乱差”问题。同时,卫生整治具有长期性,稍有放松,容易回潮反弹,需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生活垃圾处理量不断增大。随着茶山镇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人口越来越多,目前全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8万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日均300吨左右,但横沥垃圾焚烧厂给茶山镇的指标为290吨/天,垃圾处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工业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够完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系统情况仍然比较突出。

  (三)群众卫生意识有待提高。群众自觉收集垃圾、主动分类垃圾的意识尚未养成,一些群众依然习惯乱扔垃圾,一些村民习惯在屋前屋后乱堆乱放。

  (四)水污染防治仍面临较大压力。治污工作不够系统、科学、精准,对治污规律研究不够深入,一些治污建设项目上马过于仓促,雨污分流建设还没有完成,截污效果尚未能显现。而且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存在“政府热、企业冷”“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染防治的机制不完善,企业责任缺失、缺乏主动性。

  
建    议:
  二、意见建议

  (一)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城乡环卫清扫保洁全覆盖管理机制,持续深入推进“洁净城市”专项行动,重点加强闲置地、插花地、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农田、铁路周边区域的环境整治,确保无垃圾杂物,无卫生死角、无污水外溢,对全镇垃圾压缩站和中转站进行重新规划设置和标准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推动城乡环卫管理标准“一体化”、模式“多元化”、成效“常态化”。同时,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公共厕所管理机制。

  (二)合理配置镇街垃圾焚烧量。建议市加强与各电厂协调,按镇街生活垃圾实际产生量进厂焚烧处理,确保及时处理每日生活垃圾,避免出现垃圾过多堆积产生异味扰民等情况。

  (三)强化污水治理。摸清镇街现有管网分布及流向、市政雨水管和污水管的接口位置等信息,不断清理农村“脏乱差”的死角。集中最大兵力,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截污管网建设、内河涌治理、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面源污染管控等各项治理工作,全面开展排水审批许可管理,强化全镇所有排水大户的有效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全镇水环境质量。大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重点整治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问题跟踪整改,直到达到规定标准。

  (四)提升群众的卫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或环境卫生公约,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加大对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力度,组织村干部、垃圾清运员及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培训,促进居民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

  

提案者: 茶山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