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家庭对家政服务特别是优质家政服务的需求激增。东莞作为制造业城市,据统计,东莞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75.68%,根据市人口发展规划到2035年将超过1000万,将有更多家庭在家庭清洁、小孩看护等方面需要家政服务,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人口规划的调整给家政服务带来广阔的空间,规范和推动我市家政服务加快发展,对加快东莞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设品质东莞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莞市家政行业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和优势,也存在其独有的问题:
一是行业整体规模偏小。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家政公司300余家,95%以上属于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多以单门店的中介机构等形式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单一,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生存困难。
二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总体数量、服务质量和季节性供不应求上。根据走访发现,50%以上的家政人员是40、50妇女,从体力、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服务人员以外来人口为主,流动性大,每年春节期间服务缺口较大。
三是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家政服务包含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两大主体,多数家政公司以中介的形式服务,对家政服务人员没有实质的管理权,缺乏对雇主的安全保障,家政人员的也缺乏相应的权益保障。
四是化解纠纷机制和服务规范机制缺乏。家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雇主发生纠纷争议时没有明确的协调解决机制。家政服务涉及居住场所,国家对私密场所的监督检查规范、服务费用收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欠缺,服务费用收取没有相应的细则,使家政服务规范和纠纷调解无法可依。部分家政服务机构兼顾培训,不符合行业规定,由于家政服务业涉及到商务、人社、市场监督、民政、税务、工青妇等部门,管理部门多,缺乏有效的监督执法机制。
建 议:
一是构建规范家政。首先要建立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制度、服务标准和细则,理顺家政服务机构、雇主和从业人员的关系,建立家政行业信用体系,加大消费者管理力度,通过网络化点评、打赏等方式,营造家政服务诚信新生态,创建诚实守信的家政服务市场环境。
二是构建法治家政。推动行业立法,出台《东莞市家政服务管理条例》,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角色、地位和责任义务,规范行业准备入、劳动管理、社会保障、市场规范等内容进行法律界定,强化从业人员和雇主权益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行业自律、有序发展。
三是构建人文家政。加强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融合家风教育形成社会重视、家庭支持、睦邻互助的良好氛围。
四是构建高质量家政。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的优势,推动校企合作和行业认证,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家政培训体系,科班人才和行业人才培养两手抓;加强对家政服务机构的技术扶持力度,引导机构规范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五是构建创新家政。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创新家政服务模式,建立“网络+社区+社工+家政”模式,建立家政服务“15分钟服务圈”,提高服务普及率和时效性。
六是构建智慧家政。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集预约、服务、监督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为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平台优势链接上下游资源健全发展体系,发展产业群;推动人工智能和家政服务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产品和大数据分析,研发家居清洁、老年陪护、婴幼儿护理等智能产品,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精准性,推动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建设湾区品质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