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莞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我市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并以此为契机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比如,2018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又如,2019年9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展格局,围绕人工智能硬件全面实施“智芯器端”战略,全面推动东莞发展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重要一极,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特色领域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能力引领全国,人工智能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初步建成。

  综合来看,无论是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实施规划中,还是在初露端倪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中,东莞最适宜担当的角色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实力,包括多年培植起来的精湛的制造工艺和工匠精神、可释放低廉成本的强大的供给链与物流、仓储所组建的产业生态圈等。这些都是东莞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看家本事。特别是在现今人工智能产业日益红火、有可能在未来从性质上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历史背景下,享誉中外的制造业可能最有利于东莞搭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快车。具体来讲,人工智能产业离不开电子产业的支撑,而作为年出货量占据全球将近30%的全球智能手机制造重镇,东莞拥有华为、OPPO、vivo等知名品牌企业,实力强大的电子产业可以成为也必将成为东莞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强力引擎。

  
建    议:
  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建议下一步围绕人工智能产品的元器件研发和制造工艺精益化这个大发展方向,一是做大做强智能手机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继续培养和支持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迅猛发展,着力协助其不断提前沿研发水平,特别是软件算法;二是刺激、引导并充分打开应用侧,继续夯实人工智能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基础建设,完善链条,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方面的投入;三是不断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东莞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更要着眼长远,特别是要加强创业和科研平台和网络建设,为培养和锻造属于东莞自己的人才提供好的环境和氛围。与此同时,在规划铺排具体工作的工程中,也要注意避免和改善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基础硬件生产能力不足、开展智能芯片研究的核心企业严重不足、专利质量参差不齐、运用于制造业的人工智能较少、部分人工智能投资泡沫有所显现等等,避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而不强”。

提案者: 唐梓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