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我市餐饮场所使用燃气现状

  2003年我市引入管道天然气后,通过十多年天然气的推广和建设,截止2019年底已建成“多气源,一张网”的供气格局,新建民用户基本实现全部使用天然气。但经调研了解,目前我市餐饮场所约3万个,虽然天然气经营企业采取了多种开发策略推进该类用户的天然气利用,但经过十几年发展,已使用天然气餐饮用户仍不足5000个,绝大部分仍在使用液化气瓶,天然气利用率远低于广州和深圳等周边城市,影响我市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发展目标。

  二、餐饮场所使用燃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

  近两年,国内餐饮用户发生燃气爆炸事故近100起,死亡人数20余人,受伤超过200人,东莞也发生多起餐饮用户燃气爆燃事故,这些事故中70%原因是钢瓶问题导致。

  我市餐饮场所点多面广,受餐饮场所条件限制,往往液化气瓶存放地点不符合规范或缺少报警装置,从使用环境上存在安全隐患;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液化气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还有部分用户使用的是未经检测或违规的“黑气”,直接影响用气安全,由于液化气钢瓶流动性比较强,给政府监管上带来很大难度。

  (二)餐饮场所天然气改造遇到的困难

  1.天然气改造意愿低

  东莞餐饮场所“瓶改管”目前由燃气企业推动,红线外市政管网燃气企业投资建设,红线内燃气管网及相关设备由业主承担。根据调研显示,餐饮场所大多是个人产权房,租给他人从事餐饮经营,业主和经营者不愿意承担此部分改造费用。而有些用户为了节省开支,选用便宜的“黑气”和“劣质气”,这样价格是低了,但又给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2.施工协调难度大

  在商户接驳通气中,红线范围内需开挖敷设管道时,部分居民、村委或土地权属方不配合,开挖协调难度大、周期长或无法协调,导致有意向使用天然气餐饮用户无法连通天然气。

  
建    议:
  (一)出台推广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为消除餐饮场所使用燃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政府出台“瓶改管”推广政策。一是将存在安全隐患的存量餐饮商户纳入“瓶改管”范围,制定明确的改造计划和目标,本着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可先拿部分集中餐饮街进行试点,形成模式推广;二是针对新建餐饮场所,建议加强源头管控,统一标准要求,明确由建设单位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

  (二)提供政策支持,从流程上解决施工难度大问题

  建议有关部门为餐饮场所“瓶改管”开通“绿色通道”,简化项目报建审批手续和流程,缩短用户接驳通气时间;政府统一规划、并联合当地街道、村委出面协调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强跟踪督办,确保“瓶改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联合燃气企业,从合作模式上降低“瓶改管”门槛

  为鼓励餐饮场所报装管道天然气,建议政府联合燃气企业共同制定“瓶改管”整改方案,燃气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改造成本,鼓励采用工程费优惠、设施租赁等方式减少用户初期投入,吸引餐饮场所使用管道天然气。

  (四)加强推广宣传,从舆论上引导大家“瓶改管”

  建议政府利用街道居委会、工作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有关单位应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舆论引导,普及安全供气和用气常识、加强餐饮用户的安全培训,让广大餐饮用户和居民群众知晓转换工作的益处,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案者: 吴晓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