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众在享受着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带来效应的同时,广告骚扰电话等问题也出现了,在2018年7月18日,为应对民众饱受广告骚扰电话无休止的困扰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内容是从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的专项行动方案,结合三大运营商的共同整治,截止2019年12月,据中国移动公布数据显示,成功拦截高频骚扰电话8.1亿次,呼死你电话20.1亿次,由此可见,整治方案初现成效,但广告骚扰电话还是屡见不鲜,五花八门,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到各种广告骚扰电话,让人不胜其烦,这不仅干扰了了民众的私人生活,更是显示了我国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
结合2018年7月发布的《方案》举措,我们应该加强从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加大各部门的监管机制,开展防骚扰的宣传工作三大方面入手。
一、个人信息泄露源头
广告骚扰电话多源于个人信息泄露,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数据被采集,处理,分析需求,然后被厂家通过不同渠道进行销售,一万条信息的售价为几百至上千不等,这就是为什么在民众办理了营业执照、贷款、买楼等相关涉及个人信息的事项后,会有不断对应的广告骚扰电话,有的甚至知道姓名,性别,年龄等具体的个人隐私信息。在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关键在于提高违法成本,完善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监管相关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加强源头性的保护。
二、加大各部门的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责任度
自2018年7月的整治方案发布以来,整治工作已接近了一年,从通报的情况来看,电话广告骚扰不但集中在部分省市,而且更集中在某些运营商上。考虑到电话广告骚扰等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各大部门除了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之外,还要提高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感,实际上,我国法律法规在如何使用电信渠道宣传上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大企业和个人都应依法办事,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骚扰嫌疑电话,运营商在甄别上,要坚持智能识别和人工识别相结合,多查证,确保骚扰电话认定机制不造成新的骚扰。
三、开展防骚扰的宣传工作
各大部门在利用短信、电视等平台开展防骚扰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加深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三大运营商推出的自我智能拦截服务的同时,推动民众自我甄别意识,各大部门规范推动拦截程序应用的使用,在民众日常使用手机的时候,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点击不安全的链接和程序,普及个人信息泄露的相关方式,加大宣传常见的骚扰嫌疑电话的电话段开头,积极鼓动民众举报机制,共同打击电话广告骚扰。
综合整治电话广告骚扰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各行各业各部门仍需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持续地推动各项行动,充分认识电话骚扰的危害,高度重视整治工作,尽早减少和肃清电话骚扰的乱象,营造良好的通信环境。
提案者: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