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形势迅猛,以跨境电商所占比重最大,尤其近年来,跨境电商呈爆发式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增长对外贸易量的新激发点。东莞市作为外贸强市,在我国外贸行业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如下:
1、2018年,东莞外贸行业中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370.1亿元,同比增长133%,翻倍增长,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三;仅在2018年一年,东莞市先后获得“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三个国家级试点荣誉,上述数据和事例表明,东莞市的外贸发展已在我国占有领先地位。
2、东莞市的外贸发展与其所在的独特地理位置也有重要的联系。与香港、广州、深圳这三座城市为邻,根据其自身“世界工厂”的特性优势,先是改革开放之初与香港形成的“前店后厂”模式,再是吸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企业到来,慢慢累积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质一般的飞跃。由此可见,东莞市的外贸发展上有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发展优势。
建 议: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已改变外贸行业的传统模式,如今,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新亮点,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加持下,东莞市外贸进出口依然扛住压力,稳住“外贸强市”的称号,但我们也要意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动并加强建设工作。
1、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的外贸新业态;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东莞市开展加工贸易的10000多家外贸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已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其中超过2000家企业建立起自主品牌;我市应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导并推进外贸企业的工作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营造外贸发展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便利化发展环境,提高外贸效应。
2、加大政策扶持,留住电商人才和企业,积极调动企业之间的交流,发挥展览平台的作用。东莞市外贸行业现有的发展,离不开近年来大量的政策扶持,在此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东莞市的区域、投资成本、发展历史等独特优势,举办多平台多层次的招商和培训活动,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国际博览会”等,给提供企业更多的机遇。
3、推进中小型外贸公司与代加工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互联网时代带动的外贸业态正在发生,近几年,提供外贸服务的中小型企业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寻找代加工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外贸平台实现商品的买卖,不但实现代加工企业从品牌的升级,也更好地加快自身的发展。
关于推动我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建议,我们在立足于大型外贸企业的同时,也要辅助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共同拉动东莞外贸行业的发展,培养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更好的响应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工作。
商务局
李志明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议》(第2020003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当前,我市正着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三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快东莞品牌建设步伐,为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蓄力。
一、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我市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首次突破400亿元,达419.2亿元,同比增长13.3%,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为推动我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我市采取完善政策体系、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人才培育等多项工作措施。
一是出台一系列跨境电商扶持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出台了《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商务局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涉及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制造企业新入驻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跨境电商领军企业等扶持项目约十个。其中,每年安排约200万元扶持跨境电商人才培训项目,安排超2000万扶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协会带动作用。目前,我市建立了包括市电子商务联合会、市跨境电商协会和24个镇街(园区)电商协会在内的市镇两级电商协会。各协会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协会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大力引进培育实操型人才。引导形成东莞跨境电商人力培育资源,鼓励新航线、易启电商学院等电商培训机构培育电商人才,目前全市专门从事跨境电商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已超20家。推动东莞企业与全国400余家高校建立外语外贸人才输送机制,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市内高校设立电商专业。建立跨境电商公益培训机制,培训常态化运行,为全市跨境电商发展输送实操人才。
二、积极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是国家推动出口贸易和地方小商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自2013年启动以来,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外贸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受疫情全球蔓延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叠加影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大量外贸企业面临需求萎缩、订单减少的影响。在此大环境下,我省试点城市的市场采购贸易展示强大活力,全省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总量一季度逆势增长1.5倍,达628.9亿元。其中广州市场采购实现出口额300亿元,占广州出口总额的27%,拉高广州出口13.9个百分点;佛山市场采购实现出口额270亿元,占佛山出口总额的32.8%,拉高佛山出口30.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申报工作,并将其纳入《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任务分工安排》。目前,我市被纳入商务部考察重要对象之一,有望获批试点资格。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基础推进工作,以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列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为中小微企业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通道,力争在批复后快速启动市场采购业务。
三、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外贸综合服务是外贸业务模式的创新,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以整合通关、收汇、退税、物流、仓储、融资、保险、市场推广等国际贸易供应链各环节服务为基础,为众多的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标准化、高效透明的外贸综合服务,降低其综合外贸成本的新型贸易业态。从2013年首提概念,到2016年五部委联合认定国家级外综服试点企业,到2017年出台综服企业管理细则,再到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及“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政策,推动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外综服业态在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中不断发展。
按照《商务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质检总局 外汇局关于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贸函[2017]75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公告2017年第35号)的要求,外贸企业转型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将“自营退税业务”转为“代办退税业务”,需建设符合标准的风控平台及双备案。目前,我市共有8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7家通过“共用”莞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搭建的莞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完成代办退税备案,转型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超过1000家中小企业。
下来,我们一方面会继续用好用足《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支持外综服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使用符合要求的风险控制平台的外综服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积极引进与培育外贸综合服务骨干企业,为推动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增加动力。
四、加快加贸企业品牌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步伐,全力搭建“东莞制造”品牌推广服务平台,主要做法有:一是与香港贸发局签订“东莞制造”品牌推广五年计划合作备忘录,在会展、信息共享、商贸平台、服务业等范畴全面加强合作,为东莞企业创建、推广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二是召开在莞港企升级转型联席会议,集中研究在莞港企品牌建设的重点问题,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三是支持东莞市品牌创新推广服务中心、莞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在阿联酋迪拜及南非等地建立东莞品牌展销中心,唯美陶瓷、以纯等50多家知名东莞企业进驻展销。四是推动建设大朗毛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总结出口玩具、婴童用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经验,推动“大朗毛织”等其他产业集群创建新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带动培育一批龙头加工贸易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东莞优势制造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下来,我们一方面将会同黄埔海关检验检疫处研究东莞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平台建设方案,支持东莞制造品牌提升;另一方面将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引导一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产品上线销售“三同”产品,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高“东莞制造”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推动我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