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作为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技术,被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随着我市经济转型不断推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初步显现。2019年9月10日,我市提出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展格局,围绕人工智能硬件全面实施“智芯器端”战略,全面推动东莞发展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重要一极。
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我市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积累薄弱,缺乏专门研究的机构和团队,因此,核心算法、芯片及基础元器件的掌握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差距较大,缺乏重大原创科技成果。
二、技术成熟度有限,缺乏有潜力的项目
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猛,但是要找到一个新的有潜力的项目越来越难,由于新增相关科研团队和产品企业数量稀少,现阶段只能跟投原有的项目。最重要的是相关的AI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仍然有限,许多项目和技术仍被大家诟病,要想获得消费者欢迎,还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
三、人才分布失衡,缺乏顶尖人才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市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分布严重失衡。目前我市AI产业的主要从业人员集中在应用层,而基础层和技术层人才储备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处理器/芯片和AI技术平台上的人才缺乏,严重削弱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而合格AI人才培养所需时间和成本远高于一般IT人才,我市高校也缺乏对口专业培养人才,所以人才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填补。
四、应用成果的重复化高,与实体经济融合度不够高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刚刚起步,并没有大范围落到实体经济进行推广,在市场上听得多,但是真正应用的不多,二是相关技术部分应用场景可能面临激浊扬清的淘汰机制。例如,近几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消费级无人机、服务机器人企业,但产品普遍水平较低、功能雷同。
第一,创办人工智能产业高级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算法、平台等核心技术研发,围绕图像和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场景优化研发力度,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为标杆。
第二,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布局引领作用,带动引领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及社会资本的投资布局。
第三,跟踪行业领先企业,引进和培育1-2家龙头领军企业,推动建设并开放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和云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价值创新园区。
第四,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可在我市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引进专家团队自主培养一批对口人才。同时,引进全球顶尖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人才,积极构建国际先进技术学习平台,把人和术引进并且推动其扎根发展。
第五,开展AI技术应用案例示范推广工作,针对人工智能产品在制造、交通、电子商务、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及推广,研究制定减税降费方案,全力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行业重点用户联合打造面向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
提案者: 陈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