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市注重挖掘、保护各种革命文物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红色遗址调查登记、红色历史挖掘整理等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有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目录39处,其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9处。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市红色文化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市或镇推出的红色文化产品、“东莞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等,各镇也建成了红色文化主题馆。同时也看到,我市仍有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现有红色文化产品基本集中在市一级,镇级创作力量相对薄弱,红色文艺精品不足。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的存在问题
(一)以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文艺创作的挖掘深度不够。我市挖掘并梳理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有广度、厚度和深度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如东江纵队博物馆的立体展示与文化创作。但对一定存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在镇区,挖掘不深,仍处于自然生态。比如对黄江镇的马山战斗遗址、敏斋公祠等东江纵队战斗足迹遗址,目前只留存简单的历史文字记录,没有深挖其中的文化元素、精神品质进行文艺创作。
(二)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艺创作发展不均衡。我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在市一级和部分镇街相对集中,开展相应的红色文化创作,特别是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更是集中在市一级,镇街的红色文艺创作力度较弱。如黄江镇马山战斗遗址、敏斋公祠等东江纵队战斗足迹遗址,仅有少量的文学写作,仍未深入开展红色文艺创作。
建 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意义,为全面推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除以建立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等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传统方式之外,深入打造红色文艺精品,也是把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好的有效手段。现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能只进行历史记录的挖掘,更需深入挖掘其文化元素、精神品质、红色故事和与地域乡土文化的融合,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的文艺作品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红色文艺创作规划引领。通过制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强化红色文艺创作的政策规划,做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顶层设计,推动红色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创作更多红色文艺精品。
3、整合红色文艺创作资源。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全市各镇街,如东江纵队的战斗足迹遗址,就横跨了大岭山、东坑、大朗、黄江、厚街等革命老区镇,各镇以此进行文艺创作,极易出现同质化,不利于文艺精品创作。通过对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的整合,统筹协调全市红色文艺创作,确保文艺创作出精品和可持续发展。
4、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战略。在大力繁荣红色文艺创作的基础上,制定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战略,以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为主线,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剧目、影视、动漫等作品,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等领域推出一批优秀的、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红色题材精品力作。
5、加大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投入。要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角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打造文艺创作人才引进机制,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和引进高端文艺创作人才,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文艺精品和红色文艺精品品牌。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黄江镇政协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黄江镇文广中心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市是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底蕴深厚。革命文物类型丰富、革命发展链条完整,覆盖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见证中华民族从倍受屈辱到伟大复兴的崛起历程。近年来,东莞深入挖掘各时期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对红色文物资源的系统梳理和资源整合,形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近代史开篇地主题、以工农运动、东征为代表的大革命国共合作主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为代表的华南抗日中流砥柱主题、以高埗大桥旧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敢为人先主题。同时,组织文艺名家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等红色主题开展一系列精品创作。作家陈启文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东江纵队》,生动讲述了东江流域七年抗战的烽火岁月,刻画了以东江纵队为主体的抗战英雄群体形象,宣扬了我市的红色文化及抗战精神。大岭山也根据英雄母亲李淑恒送七个儿女上抗日前线的感人故事为原型,组织创作广播剧精品《火凤凰》。加强理论研究,推出《袁振英: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东莞人》《张太雷与中国苏维埃革命》《浅析中央红色交通线对中央苏区的影响》《弘扬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东莞市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等系列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我市文化工作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加大对我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打造红色文艺精品。
一是进一步活化红色文物资源。提升红色主题展陈,创新红色文化宣教活动,加强革命文物展示传播形式,打造多主题党建主题教育阵地,提升革命文物和红色场馆的精神引领功能。大力推进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保护修复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升级改造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打造为广东省重要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地、华南抗日的写真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等,宣扬革命先辈们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打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建主题教育重地。加大太平手袋厂陈列馆、高埗大桥旧址宣传推广,大力弘扬东莞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事迹和精神,打造展示东莞改革开放的文化地标。
二是进一步渲染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精品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鼓励加大红色文化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组织文艺工作者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开展文艺创作。面向全社会征集和扶持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创作委托项目,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聚焦东莞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励志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是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结合文化、生态、乡村、康体等资源,把东莞的红色革命遗址和革命老区串联起来,整合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打造历史文化游径。
四是进一步挖掘提升黄江红色文化。对黄江辖区内的红色文献、资料、实物、遗迹和文艺作品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详细了解掌握黄江的红色文物史料的分布情况,摸清黄江的红色文化资源家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元素。立足黄江的红色文化资源,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探索完善红色文艺创作的激励资助机制,从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红色文艺精品创作专项经费,专门用于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与奖励。形成红色文艺创作的资金与人才双轮驱动,推进黄江的红色文艺精品创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东莞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委宣传部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黄江镇政协小组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的建议》由我部参与会办。结合我部职能答复如下: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市是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底蕴深厚。近年,我市组织文艺名家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等红色主题开展一系列精品创作。我部特邀作家陈启文撰写长篇纪实文学《东江纵队》,该书生动讲述了东江流域七年抗战的烽火岁月,刻画了以东江纵队为主体的抗战英雄群体形象,宣扬了我市的红色文化及抗战精神。大岭山也根据英雄母亲李淑恒送七个儿女上抗日前线的感人故事为原型,组织创作广播剧精品《火凤凰》。加强理论研究,推出《袁振英: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东莞人》《张太雷与中国苏维埃革命》《浅析中央红色交通线对中央苏区的影响》《弘扬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东莞市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等系列文章。
下来,我部将继续深挖本土红色故事、红色资源,组织文艺家创作红色题材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渲染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精品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鼓励加大红色文化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组织文艺工作者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开展文艺创作。面向全社会征集和扶持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创作委托项目,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聚焦东莞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励志创新的时代精神。
黄江镇
关于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由市相关部门牵头实施,黄江镇将全力配合和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