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市注重挖掘、保护各种革命文物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红色遗址调查登记、红色历史挖掘整理等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有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目录39处,其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9处。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市红色文化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市或镇推出的红色文化产品、“东莞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等,各镇也建成了红色文化主题馆。同时也看到,我市仍有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现有红色文化产品基本集中在市一级,镇级创作力量相对薄弱,红色文艺精品不足。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的存在问题
  (一)以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文艺创作的挖掘深度不够。我市挖掘并梳理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有广度、厚度和深度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如东江纵队博物馆的立体展示与文化创作。但对一定存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在镇区,挖掘不深,仍处于自然生态。比如对黄江镇的马山战斗遗址、敏斋公祠等东江纵队战斗足迹遗址,目前只留存简单的历史文字记录,没有深挖其中的文化元素、精神品质进行文艺创作。
  (二)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艺创作发展不均衡。我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在市一级和部分镇街相对集中,开展相应的红色文化创作,特别是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更是集中在市一级,镇街的红色文艺创作力度较弱。如黄江镇马山战斗遗址、敏斋公祠等东江纵队战斗足迹遗址,仅有少量的文学写作,仍未深入开展红色文艺创作。
  
建    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意义,为全面推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除以建立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等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传统方式之外,深入打造红色文艺精品,也是把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好的有效手段。现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能只进行历史记录的挖掘,更需深入挖掘其文化元素、精神品质、红色故事和与地域乡土文化的融合,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的文艺作品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红色文艺创作规划引领。通过制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强化红色文艺创作的政策规划,做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顶层设计,推动红色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创作更多红色文艺精品。

  3、整合红色文艺创作资源。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全市各镇街,如东江纵队的战斗足迹遗址,就横跨了大岭山、东坑、大朗、黄江、厚街等革命老区镇,各镇以此进行文艺创作,极易出现同质化,不利于文艺精品创作。通过对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的整合,统筹协调全市红色文艺创作,确保文艺创作出精品和可持续发展。

  4、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战略。在大力繁荣红色文艺创作的基础上,制定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战略,以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为主线,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剧目、影视、动漫等作品,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等领域推出一批优秀的、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红色题材精品力作。

  5、加大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投入。要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角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打造文艺创作人才引进机制,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和引进高端文艺创作人才,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文艺精品和红色文艺精品品牌。

  

提案者: 黄江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