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常通行情况调研,纵观东莞目前市区内交通通行情况,人、自行车、三轮车与机动车通行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人的通行、自行车或三轮车的通行时常与机动车同行一条道,占用了最右侧车道,从而容易导致车辆通行受阻,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该人车通行混行一道的矛盾激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部分路段人行道的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导致人难以行走;自行车、三轮车等为何不走较为宽敞的非机动车道?最大的原因在于极大多数非机动车道的衔接路面建设不合理,该衔接路面凸起来,自行车、三轮车要接上道路行走相对困难以及不舒服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现实情况的发生。


建    议:
  一、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全市非机动车道做好走访调研,逐一登记排查整改,尤其是每段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衔接路面做好改造,把凸出来的衔接头予以铲平,方面自行车、三轮车行走。

  二、有关部门要针对破损严重的非机动车道做好道路修复工作,确保人人都方便通行。

  三、针对相对宽敞的非机动车道,尽量设置划分自行车道,方便自行车通行。

  四、要做好宣传教育,考虑针对不规范通行的自行车、三轮车,尤其是占用了最右侧机动车道通行的自行车、三轮车,予以拦截批评教育,必要时可考虑采取罚款措施,进一步规范各行其道,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以及交通拥堵。

提案者: 谭画

交警支队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019号提案《关于加强非机动车道路面升级改城市交通造,让变得更加畅通、和谐、安全的的提案》收悉,根据我支队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关于建议第四点要做好宣传教育,我支队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宣传阵地。包括电视台、电台等社会主流媒体和“东莞交警新媒体矩阵”,加强非机动车驾乘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定期曝光非机动车及行人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大力倡导非机动车“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的文明交通行为。二是开展志愿者劝导活动。各交警大队每月协调镇街相关部门,在主要路口联合志愿者开展安全出行劝导活动,结合“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向过往电动车、自行车驾乘人员、行人发放头盔和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等,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三是搭建交通安全宣教网络。根据市民普遍通过手机浏览资讯的习惯,我们通过宣传、公安、交通运输、教育、应急管理、住建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在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住宅小区中搭建微信群宣传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微信群和朋友圈,尽可能把交通安全宣传资讯推送到每一位市民,不断扩大交通宣教的覆盖面,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识。5月份发布的《致命出行》交通警示片里记录了电动车种种交通违法行为酿成的致人伤亡交通事故,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响,对非机动车驾乘人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办理单位: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交警支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