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共有博物馆53座中,国有17座,其中市属8座、镇街9座;非国有36座,包含企业、村(社区)及个人设立的民营博物馆。在各博物馆网站上,却难觅博物馆文创产品相关信息。而在故宫博物院网站的首页就开设了专门的“文创”栏目,对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进行展示推广。由此可见,我市虽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但却没有与此相适应的丰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产业链。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存在问题

  1、现有文创产品缺乏创意和特色。我市虽早已有部分博物馆在推广文创产品,如鸦片战争博物馆、市博物馆、可园博物馆等,但在全市53座博物馆中,相当一部分博物馆仍未有自己的文创产品,即使有也与各博物馆馆藏精品或展览的关联不大,还停留在文物藏品按比例简单复制、印在杯子、手机壳、鼠标垫、书签、U 盘、扇面等上,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文化元素植入与融合深度不够,缺少各自有馆藏文化特质。

  2、受经费不足、相关政策不健全制约。由于缺少政策与经费支持,无论在文物系统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以及民营博物馆,绝大多数博物馆在日常开放、藏品征集、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等方面投入经费,只能维持博物馆日常运营,而在依托藏品开展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文创产品开发困难。

  
建    议:
  2016年,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做出部署。因此,根据我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不足的现状,如何依托我市53座博物馆,加快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是将博物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课题,是博物馆工作者需要思考与努力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规划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政策支持。博物馆馆藏资源文创产品产业要获得良性快速的发展,政策落地是根本保障。要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为抓手,制定和完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的配套政策,形成博物馆与社会共同开发文创产品的长效机制。

  2、加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形成政府、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如对17座国有博物馆,在确保日常运营经费的基础上,增加文创产品开发专项经费;对36座民营博物馆,除引导经营者加大投入外,制定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大力开展文创产品开发。

  3、打造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人才队伍。文创产品创意与特色不足,关键在于缺少专业的设计创意人才。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针对博物馆现有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特点,选派业务骨干到高校或相关博物馆学习深造,培养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通畅有效的人才引进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创意设计、市场开发、资本运作、推广营销等专业人才,迅速提高文创产品的研发水平。同时也要借助专业设计平台,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4、依托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要通过提炼和挖掘馆藏资源的优秀文化传统、价值精髓、经典艺术特色和本土文化元素,开发出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配套、历史文物和当代生活相融合,具有莞土莞乡特色的文创产品,切实提高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5、建立文创产品立体推广与交流平台。好的文创产品也需要有效的推广与营销,要搭建以馆内实体展示服务为中心,“互联网+”等馆外网络销售为重要渠道,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宣传、推广模式,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立体化的文创产。

提案者: 向帅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