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相继出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等规划文件,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目前,大朗已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制定了《大朗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现已推动7个社区(村)建成农民公寓,近两年更启动了3个农民公寓建设,营造文明有序的居住环境。同时,针对过去社区(村)环境脏乱差、文明创建排名落后的问题,我镇设立了1.1亿元的“农村环境提升专项”资金,在全市率先明确保洁质量与保洁公司服务费挂钩,下大力气整治城市“六乱”,围绕景观、小山小湖、生态公园等开展美丽幸福村居工程,顺利建成市级宜居社区(村)8个,市级生态社区(村)23个,大小公园69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6%,推动大朗融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大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是宜居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社区(村)环境较好,经济实力薄弱的社区(村)环境“脏乱差”现象相对较为突出,污水乱排和垃圾乱倒仍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亟待解决的“顽疾”。
  二是农村垃圾收集、转运机制不健全。目前虽已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配备了农村环卫人员和设备。但不少社区(村)设置的垃圾站和垃圾桶数量少、布点不合理,一些村(居)民把垃圾投放到角落、河沟、绿化带等隐蔽处,容易出现农村卫生死角。
  同时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均装有GPS定位系统,但对垃圾承包公司的清运车辆还未实现有效监管,可能出现承包公司对无法及时清运的垃圾进行非法外运倾倒的情况。
  三是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不健全。农村垃圾主要有居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两大类,居民生活垃圾又可细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包括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瓶袋、废弃农膜等都是可回收物。由于缺乏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容易给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还极大浪费可再生利用资源。
  
建    议:
  二、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社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能力,调动积极性。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村委会及其成员大力支持,可以说他们的视野和能力决定美丽乡村建设成败。必须重视他们能力培养与提升。一方面,教育培训可以由市、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美丽乡村建设发达省市现场参观考察,系统学习当地先进经验。同时,利用党校等教育资源,对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培训学习课程的实战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民增产增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保障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村民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调动各方力量,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二是合理配置镇街垃圾焚烧量。建议市加强与各电厂协调,按镇街生活垃圾实际产生量进厂焚烧处理,确保及时处理每日生活垃圾,避免出现垃圾过多堆积产生异味扰民等情况。
  三是加强对清运车辆的监管。建议市统筹建立跨镇街巡查监督机制,实现全市内视频监控互联和信息互通,一旦发现非法倾倒现象第一时间处置,杜绝垃圾外运非法倾倒情况。
  四是构建完备的垃圾分类系统。2018年8月份《东莞市生活
  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出台,但文件中惩罚措施和执法监措施仍需进一步明确,同时,加大投入、合理配置不同用途的垃圾收集容器、专业运输车辆、压缩中转站以及中控系统等,配套建设各类物资回收利用工厂和不同处理型的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构建高效的垃圾回收处理体系。
  五是健全农村垃圾收集机制,大力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转模式,在农村公共场所和卫生死角附近安装监控设备,推行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回收网点全覆盖,确保农村垃圾全部入池入箱、定时清运,确保社区(村)垃圾100%得到有效治理。
  不断创新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利用率、处理率。比如大朗佛新社区启用全市首个社区厨余回收再生利用项目,由社工、志愿者、居民参与集社区日常厨余垃圾,并通过高温微生物降解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结合居民屋顶阳台种植果蔬项目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灌输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教育孩子起到以小带大的作用,让孩子们去监督家长,促进居民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
  


提案者: 周浩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