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为4.45万名持证残疾人发放残疾津贴1亿多元;市残联为831名残疾人提供了3.14万人次居家康复服务,为2280名残疾人适配2566件辅具;市特殊幼儿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康复实验学校共为600多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教育服务;29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为100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教育服务。可以看出,我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均得到了政府和社会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相对滞后、紧缺的特殊教育现状较之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和迫切的特殊教育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以及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学校数量少、规模小,与大量的特殊教育需求差距较大。2018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仅有2所,在校生只有638人,每年招生只有100来人。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但与特殊教育的高成本、高需求对比,显然是捉襟见肘。
  二、师资队伍人员不足、力量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考取特殊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必须有医疗机构单位就业证明,导致有证特教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相当严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市特殊教育的课程基本沿用普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虽是加入了部分个别化教育的课程,但实际上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浮于形式主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社会重视不够。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群体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均显不足。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模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民办特殊教育发展缓慢,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


建    议:
  发展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市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和迫切的特殊教育需求,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实在是刻不容缓。
  一、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市在教育经费支出均在70亿元以上,但用在特殊教育上的少之甚少。下来,我市对特殊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应该要有所倾斜:一是加强特教学校建设,完善特教资源教室、职教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等各类配套设施;二是在落实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基础上,增加年度预算,制定各个阶段特殊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三是增加特殊教育补助经费,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以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在职特教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以加强普通教师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辅,增加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教专业知识培训;以推进教师各项制度改革为推动力,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且具有专业化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三、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应当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特殊人群的教育需要为目的和任务,正确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见识、收获知识、提升技能、健全和完善人格,提高省会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减轻对原生家庭的压力和社会负担,成为对社会有建树的人,从而提高康复水平,加快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最终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关心、关注、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同时,动员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扶残助学,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人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开展残障人士特别是农村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提高残障患者家庭接受特殊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案者: 李杰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