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我市作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试点示范市以来,经过10年的发展,我市社会工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市共有专职社工1615人,社会工作服务点达659个,实现了全市覆盖。2008年,东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社会工作试点;2009年,东莞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财政保障机制入选“全国社会工作领域十件大事”;2014年,东莞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进行职业资格认证,2015年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大典》中,社会工作者从“商业服务业人员”大类转类到“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专业技术职位应该设置不同层级的职位,并配置相应的能力和水平。但目前我市乃至全国社会工作人才依然存在职级设置、职称评定和薪酬设置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东莞作为湾区城市,打造善治之城,提升城市品质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建设中持续发挥作用。优化社会工作职级体系助推社工专业体系建设,打破“职业天花板”,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从东莞市社会工作职级设置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职级简单,社会工作人才易达职业“天花板”。根据我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社会工作目前仅实现助理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从广东省、东莞市社会工作在本行业发展路径来看,专业方面走督导路线,行政方向走总干事路线,可奈于数量限制,社工行业易达“天花板”,缺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晋升体系。
  2、现有职级未能有效执行。根据《东莞市 2011 年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薪酬指导价位表》来看,划分为从见习到正高级不同层级,但实际服务购买经费和薪酬发放未能达到相应的高度。
  3、职级划分较为笼统,缺乏精细化。根据我市社会工作服务购买来看,涵盖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司法、禁毒等领域,作为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缺乏较为精细化的分门别类式管理,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和效果。

  4、社工机构政府依附性强,造血能力较弱。社工机构90%的经费源于政府购买,缺乏相应的造血能力,对社工职级、薪酬的差别化设置难度较高。


建    议:
  社会工作发展虽有10年之久,但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职级和相应的薪酬水平将助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亦将吸引精英人才到社会工作领域来。
  1、充分调研,规范我市社会工作者职级设置、考核机制。虽然将社会工作纳入职称体系在上海已有先例,但在广东省还是先行者,建议由市人力资源、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配合,从市镇相关政府、服务单位、社工机构、社工等利益相关群体做充分调研,根据现实工作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以制定科学合理职级设置和考核机制。
  2、社会工作专业职级设置纵深化,推动服务精细化。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和职级纵深化发展,建议将社会工作纳入职称评定体系,以国家资格认证(初级、中级、高级)为基础条件,再根据服务领域进行职级划分,如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禁毒、司法等领域;同时,根据不同领域设置具体职级标准,推动社会工作职级的精细化和专项化,推动服务精细化。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合理的薪酬。根据社会工作职级划分,实行“差异化”购买,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位的聘任机制和薪酬体制。
  4、鼓励社会组织自我造血,激发社会活力。以社会工作职级设置为导向,鼓励社工机构提升自身建设和造血功能,加大专项人才的粘合度,提高服务专项化和精细化。

提案者: 李梦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