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良好的适应力,面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据一项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疾病发病率约为17.5%,以东莞830多万人口,精神障碍疾病数目庞大。近年来,精神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社会关注,而精神卫生专科人才紧缺却是各地都面临的问题,精神心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全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紧迫问题,这种情况在东莞更为明显,东莞市精神科专科专业技术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精神科医生仅81人,按《东莞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6—2020》的要求精神科医生配备为3.8名/10万人,而东莞市仅为0.98名/10万人,缺口达230多人;护理人员配备应为900多名,缺口达700名以上,再加上心理治疗(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大,这与东莞的生活物质水平极为不相符。然而,不愿意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原因: 1、社会对精神科持有岐视、偏见,2、待遇低。尽管2016年东莞市出台给予精神科医生岗位补助2万元/年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办法,但对比珠三角周边城市东莞精神科医疗技术专业的待遇处于下游水平;精神科高层次人才在全国都紧缺,引进的办法的条件对于精科专科来讲相对较苛刻或只适用于综合医院。这些人才倾向于待遇更高的如深圳、佛山、珠海等地方。人才的流失和吸引不到骨干人才,直接影响东莞市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和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精神科,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
1、参照周边城市做法(如佛山南海区)提高原有的精神科医生岗位津贴,增加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师等精神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津贴。
2、建议重新调整适合精神科专科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对于精神科专业紧缺的骨干、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评选名医等的条件上适当降低要求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