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镇,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
周益宽将军故居座落常平岗梓村(周敦颐文化村)旁,故居位于岗梓村祠堂的右侧,占地约100平方米,前有一大池塘,政府刚重建的文昌阁也在池塘边上,沿村道距离100米处,是桥梓村周氏祠堂,是原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2015年6月29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各界人士约20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桥梓村周氏祠堂革命旧址,作为县委机关的祖屋祖址,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追求真理、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史,也记载着东莞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周氏祠堂革命旧址的揭牌,对于告慰革命前辈,教育启迪后人,弘扬光荣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热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周益宽1917年元月出生在东莞市常平镇岗梓村。父亲周丽棠年轻时代去柬埔寨谋生,经营小商,一贯热心家乡公益。1929年他在本村动员村绅华侨集资兴办第一所新式六年制小学,取名“凤岗学校”,任校董会主席。12岁的周益宽也从本地旧式的私塾转入凤岗学校学习。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周益宽毅然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8年,周益宽从“抗大”第四期毕业后,留校任学员队副政治指导员、指导员。1938年至1974年,周益宽先后任156师468团政委,解放区第24步兵学校(桂林)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长、司令部情报部长和炮兵政委;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兼海南军区第三任政委。1978年3月,周益宽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周益宽从军体院离休,结束了45年的戎马生涯。中央军委授予他独立功勋荣誉章、国家体委授予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并为其离休生活作出妥善的安排。
他的历史功绩入载《中华名人大典》《功勋人物大典》《开国将士风云录》《世界名人大典》《中国精神文明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人类进步全书》《东方娇子》《新时代先锋》《共和国建设者》等三十几种文献,并获评多项荣誉称号。
建 议:
一、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建议将周益宽将军故居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其作为爱国教育基地。
二、完善“周益宽将军故居”建设,继续收集周益宽具有历史意义的遗物和资料,在故居中陈列展示,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