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安危。现阶段,东莞市正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和“社会高风险期”,各种自然的、社会的和技术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市政府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强化安全监控、预警防范、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等变得十分迫切。城市的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的安全与保障体系变得越来越为重要。应急管理,事关国计民生,非同小可。由于突发事件往往影响面大,需要多个级别多个部门联动运作,带来管理的难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各方的合作态度,更是协作管理的手段。目前东莞城市应急管理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
        一是应急处理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统一的指挥中心,确保信息通畅。包括:气象、环保、交通、公安、城管、卫生、质监、工商、林业、海洋、水、电、气、工业生产等。    
       二是各个部门可能已有自己的应急和监控系统,但是都是互相孤立的。目前各部门的终端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格式、设备厂商不同,信息整合难度大;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发布,可能带来衍生的其他的安全事故。    
       三是各个部门组织协调,资源调度不能统一。仍在使用传统的通讯沟通方式;调度方式以人工为主;缺少IT技术支持;缺少统 一标准。
       四是预案的定义和执行停留在手工和纸质方式,对应急事件的处理缺乏及时监控。  
       五是现有IT系统对新的应急事件不能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

建    议:

  加快推进智慧应急系统建设是解决东莞市应急管理之“痛”的必然选择。智慧应急系统建设是涵盖应急指挥场所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应急指挥解决方案,针对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非自然类事故等能够及时有效地预警、预防、检测、防护和应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防灾减灾,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国家、企业和家庭财产损失。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急智慧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信息化的应急联动响应系统、物联网化的应急事态监测系统、事故后果智能预测与模拟系统和应急响应专家系统等。
  因此,市级与部门、镇(街)的应急平台需要依托 “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向智慧化和智能化演进和升级,同时在网格化城市运营模式的驱动下,部分灾害和事故的应急任务将逐渐下放到镇(街)、社区和网格单元,这些发展需求为 “智慧应急”系统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一、智慧应急系统的基本构架。
  (一)主要业务子系统。1、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2、反恐和刑事案件系统。3、消防安全指挥系统。4、交通安全指挥系统。5、安全生产指挥系统。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7、防台风指挥系统……以及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子系统的接口。
  (二)指挥控制自动化。1、信息处理的自动化。2、辅助决策的自动化。3、地理信息的自动化。4、指挥控制的自动化。
  (三)联合与自治。1、整合是关键。2、完善与补充。3、监督功能。4、统一指挥、管理功能。
  二、智慧应急系统的支撑环境。
  (一)支撑环境1。1、应用支撑平台。2、安全支撑平台。3、统一政务平台。4、地理信息平台。5、城市运行监控平台。6、政务运转综合管理平台。
  (二)支撑环境2。1、指挥大厅、指挥车、掌上电脑。2、一体化信息平台。
  (三)支撑环境3。统一接处警平台
  (三)支撑环境4。传感器网络
  三、智慧应急系统的基本功能。
  智慧应急系统应具有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管理、危险源管理、应急资源管理、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预防、突发事件的应对、指挥控制功能、应急队伍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


提案者: 黄柏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