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
答复文号: 东卫函复〔2019〕61 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3月19日
联 系 人: 丁嘉顺
联系方式: 23281168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东卫函复〔2019〕61号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
第20190292号的会办意见
市应急管理局:
转来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0190292号《关于加快推进东莞市智慧应急系统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根据市三定方案(东委办发〔2019〕21 号),我局“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内设卫生应急科,承担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市政府设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于我局,负责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二、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市卫生健康局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1、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全市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互联网直报系统和电话接收由法定的责任报告单位(人)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市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根据事件的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向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提案所提出的建议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发展需要,我局将配合做好提案调研的相关工作。
答复单位: 交警支队
答复文号: 东公交函〔2019〕58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4月15日
联 系 人: 黄勇军
联系方式: 13509021156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92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应急管理局:
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92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东莞市智慧应急系统建设的建议》收悉,根据我支队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2017年以来,我支队积极推动交警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根据市政府的安排,目前该项目已纳入我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由市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实施。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升交通警情监控及信息整合研判能力,构建多层级联动的指挥调度体系。针对突发事件,可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指挥下,评估特定事态下的交通预警级别,智能匹配应急处置预案,协调相关部门启动相应交通应急预案,构筑“看得见、听得清、信息准、反应快”的交通应急保障体系。下一步,市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牵头制定我市智慧交通顶层设计规划方案,待市政府批复后,我们将持续跟进项目实施工作,计划3年内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智慧交通信息平台体系。
对于提案中提出的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应急系统建设的建议,我支队表示赞同。建议应急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我支队将结合交警部门的职责积极配合落实。
答复单位: 公安局
答复文号: 东公〔2019〕533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4月19日
联 系 人: 苏健澎
联系方式: 13509006546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92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应急管理局:
市政协黄柏仪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东莞市智慧应急系统建设的建议》(政协第20190292号提案)收悉。现根据市公安局职能,就有关建议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应急通信方面 按照省公安厅的要求,我局于2018年建成一套350兆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全市大多数的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展览中心、车站、港口、商业中心、高速公路、省道、市道,覆盖率达到全市面积的95%以上。同时,针对暂时无法覆盖的区域和应急通信的需求,我局配备1辆移动补点车,可通过卫星、4G等传输通道接入专网。截至2019年4月,全市入网终端达到15000台,有效支撑我市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的指挥调度,确保指挥调度体系通畅、高效,没有出现系统瘫痪等重大事故。根据前期的工作经验,当发生全市性的重大紧急事件,公安通信专网将作为全市应急通信一级调度网,满足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应急部门之间的通信需求。
二、视频监控方面 目前我市建成联网各类视频监控点达到8万路,主要为公安自建的一类点及政府其他部门、事业单位、村(居)建设的二类点,统一联网接入我局视频联网平台。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我局已实现与应急、城管等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近期也将进一步实现与水利、林业部门的共享。同时,根据雪亮工程的总体部署,我市将规范全市公安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标准,建设东莞市公安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平台,全面接入各类视频资源,并加强视频资源的共享应用,为全市应急处突提供技术支撑。
三、指挥调度方面 我局于2018年建成新的110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新系统将全市发生的警情、警力布防、视频监控和卡口布控汇集在一张图上作业,实现全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警的新模式,根据警情的紧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围将警情分为一级警情、二级警情、三级警情和四级警情,各分局按照“2+N+N”巡防模式屯警上路,按照“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原则,接报警后能迅速通知路面警力先行处置。同时,充分考虑全市警情数量、摘机数、高低峰等要素,合理设置接处警席位数量,高低峰接警员上班轮值,切实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答复单位: 应急管理局
答复文号: 20190292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07日
联 系 人: 梁国栋
联系方式: 13922905555
反馈意见: 满意
反馈备注: 经核实达到要求,给予通过
答复内容:
黄柏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东莞市智慧应急系统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东莞市应急相关部门的现状
(一)市应急管理局
市应急管理局信息化系统目前尚未完成整合,尚在梳理阶段,情况如下:
1.东莞市综合应急管理平台,该平台按照“平战结合”的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平台具有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指挥场所系统等8项功能内容,整合数据达10万余条,已实现与省委应急指挥中心,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及市三防、气象、安监、食药监等专项平台的互联互通。平台的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市镇两级值班工作信息采集标准化、信息编制模块化、信息报送程序化和值守工作规范化水平。
2.智慧安监信息化管理平台,该系统一期已于2016年9月完成终验,一期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许可服务子系统、隐患排查子系统、安全生产行政支付监察子系统(一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一期)、危险化学品监管系统(一期)5个业务子系统和一个大数据平台。二期正在建设中,目前处于试运行期,二期建设的内容包括:深化建设一期的业务子系统,同时,根据项目可研结合市安监局业务建设27个业务子系统、5个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以及综合服务平台集成、主机和存储系统集成。
3.三防智慧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雨情、水情、气象、旱情、咸情的实时在线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市8宗中型水库、东莞大堤4个堤段、1个重点小(一)型水库、2个渔港等重点水利工程监控系统,共建设88路视频信号。及时掌握各监控点的水情、汛情、灾情和工况等实时信息,并通过政务专网与省水利厅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平台级联实现资源共享;视频会议会商系统接收并播放国家、省所有会商的图文和声音,可与我市各镇街水利所、水利工程单位及市气象局等36个分会场通过骨干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国家、省、市镇四级视频会议。
(二)市公安局
1.应急通信方面,按照省公安厅的要求,公安局于2018年建成一套350兆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全市大多数的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展览中心、车站、港口、商业中心、高速公路、省道、市道,覆盖率达到全市面积的95%以上。同时,针对暂时无法覆盖的区域和应急通信的需求,配备1辆移动补点车,可通过卫星、4G等传输通道接入专网。截至2019年4月,全市入网终端达到15000台,有效支撑我市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的指挥调度,确保指挥调度体系通畅、高效,没有出现系统瘫痪等重大事故。根据前期的工作经验,当发生全市性的重大紧急事件,公安通信专网将作为全市应急通信一级调度网,满足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应急部门之间的通信需求。
2.视频监控方面,目前我市建成联网各类视频监控点达到8万路,主要为公安自建的一类点及政府其他部门、事业单位、村(居)建设的二类点,统一联网接入我局视频联网平台。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公安局已实现与应急、城管等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近期也将进一步实现与水利、林业部门的共享。同时,根据雪亮工程的总体部署,我市将规范全市公安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标准,建设东莞市公安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平台,全面接入各类视频资源,并加强视频资源的共享应用,为全市应急处突提供技术支撑。
3.指挥调度方面,公安局于2018年建成新的110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新系统将全市发生的警情、警力布防、视频监控和卡口布控汇集在一张图上作业,实现全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警的新模式,根据警情的紧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围将警情分为一级警情、二级警情、三级警情和四级警情,各分局按照“2+N+N”巡防模式屯警上路,按照“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原则,接报警后能迅速通知路面警力先行处置。同时,充分考虑全市警情数量、摘机数、高低峰等要素,合理设置接处警席位数量,高低峰接警员上班轮值,切实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三)市卫生健康局
根据市三定方案(东委办发〔2019〕21号),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内设卫生应急科,承担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市政府设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于我局,负责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市卫生健康局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1.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全市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互联网直报系统和电话接收由法定的责任报告单位(人)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市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根据事件的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向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市交警支队
2017年以来,市交警支队积极推动交警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根据市政府的安排,目前该项目已纳入我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由市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实施。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升交通警情监控及信息整合研判能力,构建多层级联动的指挥调度体系。针对突发事件,可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指挥下,评估特定事态下的交通预警级别,智能匹配应急处置预案,协调相关部门启动相应交通应急预案,构筑“看得见、听得清、信息准、反应快”的交通应急保障体系。下一步,市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牵头制定我市智慧交通顶层设计规划方案,待市政府批复后,我们将持续跟进项目实施工作,计划3年内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智慧交通信息平台体系。
二、关于智慧应急系统的建设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19〕22号)和《广东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征求意见稿》,关于指挥调度采取从部到省到市县垂直调度模式,同时部省关于信息化发展战略为“三步走”路径,通过推进建设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局信息化发展战略将遵循部省的“三步走”路径,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相关部门的业务需求,推进智慧应急项目的实施。
(一)第一阶段,至2019年12月,完善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网并联通省级骨干网,转隶单位网络互联和信息系统互通,完成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规划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感知网络初步规划,启动无线通信网建设,实现与省级系统对接及网络互联互通。规划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梳理并初步整合各已建应用系统。
(二)第二阶段,至2020年12月,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规划感知网络覆盖,完成无线通信网建设,启动卫星通信网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省级系统对接及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并完成哥已建应用系统的整合,汇聚并治理部分应急信息数据资源。
(三)第三阶段,至2022年12月,完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感知网络基本覆盖,完成有线、无线、卫星通信通信网实现广域覆盖、随遇接入,完成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形成应急管理业务应用新生态,实现应急信息数据统一汇聚,实现应急管理业务全面信息化,基本支撑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办理单位: 应急管理局,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局,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