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
答复文号: 东自然资函〔2019〕950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3月26日
联 系 人: 梁永鸿
联系方式: 13790273223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一、随着东莞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系统供需矛盾愈发激烈,传统交通技术模式陷入瓶颈困境。因此,有必要发展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设施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二、道路交通组织及管理需根据交通实际需求进行实施,我局正在开展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特性分析试点研究,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分析居民出行的时空规律,研究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相关关系,为规划决策、运营管理、交通组织等实际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三、根据《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2019年工作计划》第十一项“智慧交通建设行动”,(1)启动“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建设的前期工作,研究建立交通大数据平台;(2)深化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建设应用。“推进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的立项、实施工作,完善交通执法管理方式方法,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强交通状态感知、信号控制、高清视频监控等基础系统建设,应用缉查布控、事件检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交通的全方位动态感知和精准管控,引导街面执法警力动态精准投放。”以上两项工作分别由交通局和交警支队牵头负责。我局将根据市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的有关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建立交通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应用的有关工作。
答复单位: 交警支队
答复文号: 东公交函﹝2019﹞120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30日
联 系 人: 黄勇军
联系方式: 13509021156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8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陈丽敏委员:
您提出的政协提案20190288号《关于发展智慧交通,提高东莞交通路网通行能力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根据我支队的相关职能,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结构控制,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问题
2018年以来,市综合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交通拥堵节点整治,不断挖潜路口通行能力。先后完成了第一批、第二批共46个交通拥堵节点的整治工作,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急需整治的拥堵节点进行了改造,其中莞太路-体育路路口、博厦桥路段设置了借道左转,旗峰路设置了潮汐车道,东莞大道-旗峰路口设置了可变车道等,同时也解决了一些镇街较为突出的拥堵问题,完成了虎岗高速大岭山站至龙大高速路段的拥堵治理工作。通过改造,上述节点的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目前,我们已对第三批 22 个交通拥堵节点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治理方案,待市政府批复同意后将组织相关部门尽快实施,计划于 9 月底完成,针对环城路的主要拥堵节点也正在研究治理方案。
二、关于信号控制,提高交通流运行效率的问题
交警部门计划聘请专业的交通技术研究机构对我市大城区信号灯进行更全面、更科学的信号配时优化。通过实时监控、定期巡查和接受群众反馈等方式,根据车流量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各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并对现有主要路段的绿波带进行专项优化,力争最大程度提高道路运行效率,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招标。
三、关于行为控制,提高通行效率避免交通拥堵的问题
东莞交警已经同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科技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和公众出行服务经验,共同探索 “互联网+”交通管理新模式,推动交通管理工作向更高效、更惠民、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此外,交警支队还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交通管理政策研究、交通规划与工程咨询、大数据平台研发与智慧交通建设、道路交通综合管控、人才交流培养、专家团队构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东莞交通发展与治理整体水平。
市交通局采取政企合作模式,通过数据共享推进“互联网+交通”应用,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水平。结合车辆实时卫星定位数据等资源,推出“车来了”、“东莞通”等实时公交服务 APP,减少市民户外候车时间,有效提升市民出行效率。目前各类 APP 日活跃用户数量约 20 万,同时全面启用智能公交管理平台,对东莞巴士公司、市城巴公司、市水乡新城公汽公司、市小巴公司 4 家公交企业的运营数据实现线上监测。
四、关于交通标识规范明晰,提高出行效率和质量的问题
目前,我市交通标志标线的管理分工如下:国、省、县道由市公路管理局负责,市管主干道路由市城管局负责,其他市政道路由各镇街城管或交警部门负责。近年来,交警支队组织各镇街交警大队对全市范围内的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排查,并协调公路、城管等部门对不规范、不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进行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出行方式、交通组织、车流量的变化,交通标志标线也需作相应的调整,因此,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跟进道路交通标识的排查治理工作,广泛听取市民的建议,适时对相关交通标识进行整改完善。
答复单位: 交通局
答复文号: 东交函〔2019〕183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3月27日
联 系 人: 樊键忠
联系方式: 13728409988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来文《关于发展智慧交通,提高东莞交通路网通行能力的建议》(第20190288号)收悉,该件由贵单位主办,我局会办。现根据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
持续开展交通拥堵节点整治,挖潜路口通行能力。一是完成第一批交通拥堵节点整治。针对东莞大道、环城路等主干道交通拥堵问题,梳理群众反映强烈、急需整治的第一批12个交通拥堵节点,已在2018年9月底完成改造,其中莞太路-体育路路口、博厦桥路段设置借道左转;旗峰路设置潮汐车道;东莞大道-旗峰路口设置可变车道等。二是完成第二批交通拥堵节点治理。针对镇街较为突出的节点拥堵问题,梳理第二批34个交通拥堵节点进行整治,已于2019年1月底全部完工。三是完成虎岗高速大岭山站至龙大高速路段拥堵治理。通过改造,上述节点通行效率明显提升,规范了行车秩序,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及媒体、市民的好评。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治理交通拥堵节点。目前已梳理完成第三批22个交通拥堵节点并提出了治理方案,待市政府批复同意后将组织市城建局尽快实施,计划于9月底完成。同时针对环城路主要拥堵节点也正在梳理和研究治理方案。
二、加强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我局加强政企合作,通过数据共享,推进“互联网+交通”应用,辅助政府制定更合理的改善措施,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水平。
(一)合作推出智能公交出行APP软件
我局与元光科技、东莞通等公司合作,由交通局提供全市公交线路和站点信息,结合车辆实时卫星定位数据等资源,合作推出“车来了”、“东莞通”等实时公交服务APP,减少市民户外候车时间,有效提升市民出行效率,目前各类APP日活跃用户数量合计约20万。
(二)启用智能公交管理平台
全面启用智能公交管理平台,对东莞巴士公司、市城巴公司、市水乡新城公汽公司、市小巴公司4家公交企业的运营数据实现线上监测。据智能公交管理平台监测,2018年东莞巴士线路发车正点率92.95%,车次完成率分别为96.83%;城巴线路发车正点率92.65%,车次完成率分别为94.63%;水乡线路发车正点率95.34%,车次完成率分别为95.85%;小巴的线路发车正点率93.78%,车次完成率分别为95.94%。。
三、加强智慧交通规划设计工作
由于前期分头建设、标准不一、缺乏统筹,现有数据资源很难得到有效共用,系统间的业务关联性较弱,而融合决策及协同指挥功能不足,公众出行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下来,我们将聚焦交通精细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及出行产业培育几大方面做好智慧交通规划设计工作。
一是增强交通行业监管能力。通过各类交通感知设备对交通运行数据、视频、图像进行汇聚,实时掌控全市交通运行势态,循数监管全面提高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行业管控及应急处置的预警能力,大幅提升行业科学决策的支撑能力。
二是提升公众信息服务能力。以出行即服务的理念,有效推动多方式集成共享出行,优先提供覆盖城区出行的全链条综合性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及新媒体手段,拓展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形式,让智慧交通建设有效惠及民生,提升人民获得感。
三是提高综合分析决策能力。通过汇集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相关数据,利用交通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充分挖掘交通数据内在联系及知识图谱,数据驱动城市道路交通管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线路优化、运量调配等方面的决策应用。
四是提高业务融合应用能力。结合全市“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交通、交警、公路等部门相关业务的信息化对接、市镇两级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衔接、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养护业务的流程再造与升级,融合创新推动精细化交通行业治理,提升交通业务融合应用能力。
五是提高协同联动指挥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展现技术,对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展示和分析预测,在突发重大交通事件、全市范围重大活动举办过程中,能有效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融合指挥平台有效衔接,并形成数据驱动的交通行业应急协同联动指挥能力。
办理单位: 交警支队,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