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膨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预计今春前后,东莞汽车保有量即将突破300万大关。现有的基础道路建设已经满足不了车辆通行需求,造成市内和各镇区部分路段出现经常性拥堵。而通过道路建设,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来治理交通拥堵,涉及到城市规划、用地指标、建设完善等等问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成本也高。而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新的交通拥堵又接踵而来。
  为改善东莞道路交通环境,缓解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状况,建议通过智慧交通的建设,实现东莞交通的“通畅”和“快捷”。所谓智慧交通系统,是指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微改造”,不改变现有的路网结构,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建    议:

  一、结构控制,通过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解决交通拥堵。推广“同向道路资源不够逆向补”的新型交通组织理念,对路口各方向的时间、空间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释放空置的道路容量。潮汐车道、移位左转、借道左转、可变车道、交替通行、客货分离、单行等等交通组织方式的设置、使用和管理,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比如,通过将左转车道渠化转移设置,重组道路断面,实现相对方向直行和左转的同时放行,利用路口放行的相位“时间差”,消除相对方向左转和直行车流的交织,在不牺牲道路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消减信号相位,将传统4相位消减为3相位甚至2相位,减少路口的通行延误,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资源,缓解路口交通压力,解决交通拥堵。
  二、信号控制,通过提高交通流运行效率缓解拥堵。将全市现存的老旧、互不兼容的信号控制机升级为技术先进的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对单点控制路口进行联网化,优化红绿灯信号配时方案,统一接入交警部门进行控制管理,实现对交通流的自适应控制,根据不断变化的交通状况实时调整最佳的控制方案,均衡路网内交通流的分布,设置主要路段的绿波带,以减少路口的停车次数、拥堵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三、行为控制,通过提高通行效率避免交通拥堵。建立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可以从包括城市交通信息数据系统、城市交通综合监测和预警系统、公交都市管理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着手,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理念,与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企业进行“互联网+交通”应用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实现东莞交通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分析。依托高德、百度等交通大数据云,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城市堵点排行”、“热点商圈路况”、“权威交通事件”、“堵点异常监测”等交通信息分析,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最快到达的躲避拥堵路线及出行建议。同时新增建设一批交通诱导屏,合理部署建设点位,推动公众智能出行,利用个人终端发布相关APP或公众号等交通信息服务产品。推进“互联网+交通”应用,还可辅助政府出台管理政策,制定更合理的改善措施,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水平。
  四、交通标识规范明晰,科学准确,提高出行的效率和质量。全面梳理全市道路标识,统一规范,清晰完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包括限速牌的设置,修改不合理的标识,提高道路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正确引导市民出行。
  交通组织的优化,应联动市规划、交通、交警等政府部门,制定覆盖全市及各镇区统一的智慧交通规划,建立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城市交通系统整体运行的高效率。东莞智慧交通的建成,还应整合各业务子系统的资源,实现信息汇聚和协同效应,同时开展运维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用数据决策代替经验决策,保障路网高效通行,提升东莞交通治理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畅”“快”东莞。
  


提案者: 陈丽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