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幼有所育”,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市融入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的需要。尽管我市多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学前教育整体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短板。主要体现在:
  一、幼师短缺,整体学历水平偏低,流动性大。据东莞市教育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幼儿园共有112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921所,截止2017年我市专任教师有23477人,而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仅有500人左右,不足我市一年增需的幼师岗位的一半。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多集中在职高、中专等学校,招生门槛较低,生源普遍质量不高,导致幼教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尤为严重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占重要比例的民办幼儿园幼师流动性大,流失率居高不下。根据抽样调查,超90%的民办幼儿园出现幼师紧缺问题,部分民办幼儿园一个学期的教师流失率超过30%。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长期以来为3000-4000元), 外地教师回老家婚育等。而随着“全面二胎政策”人口红利的到来,预计2020年前后将出现入学高峰期,届时我市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达267所,新增学位17.4万个,幼师紧缺的问题将更加凸显,也必将严重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 缺少培养幼师的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大多都设在综合性的职业高中、技术学校或学院,属于搭带办学,难以吸引高水平的教学人才。我市现有的“新时代创新人才”、“特色人才”等引进政策和实施办法,都集中在科技和制造业方面,关于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资人才引进的政策办法尚处空白。

建    议:

  一、规划设置开办专科以上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具备一定师范教育基础的理工学院和广东科技学院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幼儿教师。
  二、根据专业设置规划并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完善人才政策,引进优质师资力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参照我市现有的人才引进办法,制定出台引进培养幼儿教师的优秀人才的相关政策,切实保证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三、加快推进《东莞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应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增量提质: 一是在源头方面增量提质,在现行开办学前教育的院校扩大招生,并提高办学水平,加大本地高学历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探讨与市外高校合作机制,构建优秀幼师输送平台。二是在待遇方面增量提质。尽快提高民办幼师原有津贴标准以及制定工资标准指导意见,并将津贴直接打入幼师个人账户,以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幼师权益,切实提高幼师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在培训方面增量提质。加大幼师培训的力度,力求每个人每年都有接受不同层次培训的机会,并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根据学历、专长、技能水平的高低等对幼师进行分门别类,建立成长档案,加强分类指导,为不同层次幼师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幼师提供不同的培养方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让幼师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增强自信心。同时,研究制定学习培训质量评估机制,追踪培训对教师发展的作用与效果,确保幼师得以成长。


提案者: 黄英
返回
顶部